标题摘要内容
当前的位置:
详情
【标准信息】重磅!国家标准制定的重要性
来源:学习标准化 | 作者:AI小生 | 发布时间: 2025-03-24 | 2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标准已然跃居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地位。国家标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既是技术创新道路上的鲜明标杆,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规范与方向;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强大战略武器,在经济、科技、贸易等诸多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深刻影响着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国家标准:国家竞争力核心引擎
(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底座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企业稳健前行的关键。国家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为各行业打造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以消费品领域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我国制定的安全标准意义重大。婴幼儿是社会的未来,其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将乳清蛋白比例等关键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一方面,切实保障了我国1.2亿婴幼儿的食品安全,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筑牢了坚实防线;另一方面,对国内乳企形成了有力的倒逼机制,促使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这不仅提升了国内乳企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让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重拾信心,促进了国内乳业的健康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系列国家标准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标准实施之前,我国动力电池针刺试验通过率不足50%,这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标准实施后,通过率大幅提升至98%,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成果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能够与国际知名品牌一争高下,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促进企业发展,重塑经济版图
国家标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2023年的数据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点:采用国家标准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比未达标企业高2.3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国家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满足标准要求并提升自身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采用国家标准的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7%。标准明确了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和生产工艺要求,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能够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高质量的产品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出口产品因技术壁垒受阻率下降42%。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往往设置了严格的技术壁垒,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采用国家标准的企业,其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能够有效突破这些技术壁垒,降低出口受阻的风险,促进产品出口,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国家标准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进而重塑了经济版图,推动国家经济朝着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博弈的深层战略逻辑
(一)技术主导权的争夺。标准竞争的本质是技术主导权的争夺,在数字经济领域这一特点尤为突出。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作为重要的新兴领域,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主导制定的《物联网IPv6技术要求》等12项国际标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主导这些标准的制定,我国在全球物联网专利布局中占比达38%,这意味着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掌握了重要的话语权。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主导制定的标准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种技术主导权的获取,支撑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万亿元,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国际贸易的隐形壁垒。标准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隐形壁垒的角色,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有着重大影响。欧盟的REACH法规通过严格的化学品注册制度,对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及其下游产品进行严格管控。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被拒之门外,直接影响我国每年3000亿美元的出口额。这充分说明了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一旦无法满足进口国的标准要求,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贸易损失。
相反,我国主导的特高压输电标准成为多国电网建设的强制遵循,这为我国输变电设备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的输变电设备企业凭借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订单,带动我国输变电设备出口增长47%。这表明掌握标准制定权能够有效打破贸易壁垒,促进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提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中国标准的全球突围之路
(一)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是我国标准走向世界的经典成功案例。从CRH380系列动车组标准到智能高铁技术体系,中国已主导制定26项国际标准,这是我国高铁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我国在国际高铁领域话语权不断提升的标志。凭借这些标准,中国高铁装备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5%,在国际高铁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中国标准与当地规范的融合应用更是创造了时速350公里高铁建设的“印尼速度”。中国高铁标准在海外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也为其他国家高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通过将中国标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能满足当地的建设需求,又能推广中国高铁标准和技术,提升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5G标准的突破。5G标准的突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中占比达38%,主导制定的eMBB场景标准成为全球5G部署的技术基准。这一技术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优势,推动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为5G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基于5G标准的技术优势,我国培育出220万家5G应用创新企业。5G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还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例如,在工业领域,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5G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四、新时代的标准化战略升级
(一)构建新型标准体系。面向未来,我国积极构建“新型标准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算法服务能力要求》等标准的出台,对国内2.3万家AI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规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AI企业和服务,但质量参差不齐。这些标准的制定,明确了AI算法服务的各项能力要求和质量指标,促使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碳达峰领域,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核算标准的实施同样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减排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新能源汽车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其碳排放核算标准的制定,能够准确衡量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情况,为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也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减排二氧化碳3500万吨,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新型标准体系的升级离不开“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的构建。以华为公司主导的5G标准制定过程为例,华为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形成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2000亿元。政府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标准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高校和科研机构凭借其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为标准制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企业则作为市场主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推动标准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这种协同机制,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标准输出的完整闭环。各方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标准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制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在标准博弈中争夺技术主导权和突破国际贸易壁垒,通过中国标准的全球突围提升国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以及在新时代通过标准化战略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标准战争中,中国正坚定地从标准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溢价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未来,随着我国对国家标准制定的持续重视和投入,我国将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力量。

标准业务相关业务请联系:

标准部副部长梁溢维 1576743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