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4年度TR35(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即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这35位未来科技之星按研究领域分为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气候与能源、材料科学、机器人技术五个类别。一共有8位中国学者入选。
2、史唯艳,女,美国东北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23年5月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周宇教授,2023-2024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NLP)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杨迪一。2024年秋季加入美国东北大学成为一名助理教授。她的研究兴趣是自然语言处理 (NLP),尤其是社会影响力对话系统,如说服、谈判和推荐。她还致力于保护隐私的 NLP 应用程序。本次上榜理由是“她发现了如何让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真正善于说服人类,以及人类如何反过来说服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3、虞琦,女,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她本科于201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科平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 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曾获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学院最佳博士论文奖等。她主要致力于图神经网络、强化学习/模仿学习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尤其是大规模时空数据,研究兴趣包括优化、深度学习、时空推理。其中,她最感兴趣的是物理学与机器学习之间的交叉研究。她的工作已经应用于动态系统的学习、运动分析、智能交通及气候信息学。本次上榜理由是“通过应用物理规则,她让人工智能系统更加实用。”
4、曹祥坤,男,1991年生,江苏邳州市孔庄人,DNV公司科学家。以徐州市中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徐州一中就读,2009年高中毕业于徐州一中,2009-2013年就读于西安交大钱学森实验班,师从何雅玲院士、白博峰教授、李兴文教授与杜丽霞教授,获得能源动力方向工学学士及英语文学方向文学学士;2016年硕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师从加拿大两院院士Roderick Guthrie教授;2016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康奈尔大学工学院副院长、Sibley College终身讲席教授David Erickson教授。本次上榜理由是“他利用人工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飞机燃料。”
5、罗丹荔,女,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生。2010-2013年本科就读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5-2017年硕士就读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21年至今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攻读人本设计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Nadya Peek教授。本次上榜理由是“她制造了一个可生物降解的机器人,使空中播种更有效。”
6、赵新朋,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2012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推进工程学士学位;2012至2015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7月-2024年7月在该校任助理研究科学家。2024年8月加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为了将他的创新推向市场,赵新朋创立了一家名为Ceracool的初创公司,他正在努力扩大不同应用的涂层范围。本次上榜理由是“他用玻璃陶瓷颗粒制作了一种可喷涂涂层,可以被动冷却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