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当前的位置:
详情
【标准知识】AI标准化将给未来智能世界带来什么惊喜?
来源:ITIady | 作者:Aygul Y | 发布时间: 2023-09-10 | 993 次浏览 | 分享到:

AI即未来。

前三次工业革命,不论是蒸汽、电力还是信息时代,都没有像AI一样让人如此充满兴 趣,对未来的智能程度有更多接近影视科技的想象。AI不仅仅是智能化时代的更迭,同样也将是全面实现技术革新,解放人类劳作的时代。而现在,更多的AI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打造标准化的人工智能世界。

我们也看到AI的实用价值,如今的社区、街道、购物中心、医院等更多场景中都不乏AI的身影。几年来,AI不但实现了大范围的扎根落地,也将更多产业带到前沿阵地,同时带来便捷与千百倍翻升的用户体验。

几年间,适用于更多场景的AI大模型不断衍生,无一不是“大”且“全”。于AI企业而言,无非是资本与技术实力的狂欢,二者的交织构成了AI智能产业的终极赛点。AI智能产业的初心是降本增效,但事与愿违。从AI整体产业来看,目前AI的应用成本仍相对较高,不论是技术投入还是人才需求上,高质量的工业级AI模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大规模的预训练模型也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持。

1.AI普及:从星辰大海到脚踏实地

AI虽好,但在实际应用市场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从数据到机器学习形成的算力核心到终端的硬件配套,目前落地的AI及其设施无一不是高昂费用和海量技术研发投入的成果。即使营收很好的AI企业,也要在研发和推广上付出巨大投入。

非统一的标准化成为高昂身价的关键因素之一。AI当前研发费用消耗居于全行业之首,由层层加码的费用堆成的技术实力本身就极为稀缺。而当AI的算力成为高消费时,AI的全面普及程度自然受到抑制。

上周,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科技CEO徐立讲了一个观点“无标准、不行业”,标准化将带来AI产业化的大规模爆发。通过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生产高质量、标准化模型并进行复用,从而实现“降本”。同时对模型生产的全流程进行模块化管理,实现“增效”。这是来自人工智能行业一线的直接洞察。

AI的标准化议题,本就是行业顽疾,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21》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依然面临着底层技术欠缺、能够实现商业价值的应用较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存在门槛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

由此引发一系列行业共识和响应。让AI不再置于高阁,重回降本增效单元;从边际效应上来说,唯有大范围应用和普及才能实现摊薄研发成本。

AI标准化普及意义在于并非为每个产业都写一套软件,而是只要一套软件就能服务所有领域。真正进入到产业化阶段,成为和水、电、煤一样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而真正让AI赋能千行百业,对降本增效产生实际意义。AI的本质不是一场高科技和阶资本玩家的游戏,而是针对实际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化、标准化、工具化及服务化。为用户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且放之千行百业皆可适用。

AI领域纷繁复杂的场景应用,如辅助驾驶、城市治理、手术规划、游戏智能体,背后都是AI的算法模型,每一类模型又能再细分定制化,就像唐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一样。从底层的算力、数据、算法模型,到上层的解决方案和应用,都有标准化结构的存在。区别则在于,AI模块成为了新的“材”。

AI产业的标准化是个重要趋势,必须要求从框架标准化到平台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将来,AI必须能给企业客户提供一个像现在使用数据库一样的AI产品,传统企业不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科学家,只要懂接口,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获得标准化的AI能力。

徐立阐述了AI“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将让AI算法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轻松组合、高效复制、快速推广,促进AI应用规模化落地。标准化后人工智能才真正拥有走进千家万户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牢靠性直接决定AI对于医疗、教育、零售、驾驶等场景的普适性、高体验性和通用性。

2. AI的“营造法式”

场景优势下AI有何作为?要AI标准化,商汤提出了“营造法式”的理念,让用户无门槛进入AI世界,像搭积木一样容易地搭上AI的降本增效快车。“营造法式”源自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李诫的建筑学著作,被商汤看作是AI大规模落地,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AI创新,推动AI产业化实现落地的基础。

以前,千行百业商家通过自身场景,加入点AI算法后就显得效果不错,与众不同。除了追赶潮流性的自娱效果,并未对真正未来的AI商业有明确的方向,明眼人能看出技术透支的背后,是各类商家对领先科技的向往和现实技术无力的无奈。AI标准化,本质上就是为商家输入一套开箱即用的工业级AI工具链,无需前期投入,即可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商汤共展示了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SenseAuto V2X商汤绝影车路协同、SenseMAP商汤多体智能平台以及商汤未来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基于“营造法式”逻辑,为各个行业用户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也是希望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平台,助力不同行业的客户高效搭建不同AI应用,实现智能化升级。

不论何种场景,只要加入到AI服务体系中,即可得到完整的标准化服务。比如SenseAuto V2X商汤绝影车路协同,输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一体化分析决策方案,对车端、路端信息融合处理、分析,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决策控制,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AI云逻辑在于,如果所有客户业务都上云,那么人工智能企业就可以在云上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也区别于腾讯云阿里云的垂直应用集成。

从基础设施服务层面来说,商汤AI云可提供敏捷、弹性、易扩展、安全可靠的产品,具备弹性、算力池化、一云多芯、分级AI存储和软件定义AI网络等特性。向下支持一云多芯,与自主创新AI芯片企业展开合作。

向上支持自动驾驶、科学研究、元宇宙等各个行业的AI需求、AI技术与用户共同组成未来的AI新生态。从AI到未来的AI云数据库,从垂直服务中加速落地,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AI成为基础设施的市场机会,亦有机会通过高强的算法能力迅速形成产业规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就诊AI“小秘书”,已为数万计就诊患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借助“智能就医助手”,患者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提前完成分诊挂号和症状分析。“智能陪诊助手”是由商汤研发,并嵌入在上海新华医院微信服务号预约就诊的服务模块内。

在医院,“智能陪诊助手”还会全程推送院内AR导航服务,快速引导患者前往相应地点。通过诊前症状分析和诊中AR导航应用相结合,“智能陪诊助手”的应用有效缩短了患者在院停留的时间,助力实现导诊、预问诊、诊前检验、院内导航等门诊环节全流程智能化。

开放赋能仍为AI产业的黄金起点,各大平台以此终结仅仅是学术指标上的追求,转而面对实际出发,与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及元宇宙等各大支柱产业产生呼应。目前,商汤这类企业已发布超过49000组商用AI模型,可灵活组合配置,应用不同场景,充分发挥商业用户搭积木的积极性。

站在AI风口下,国内拥有庞大用户、数据以及应用场景优势,最早提出AI标准化并将之落地者显然更容易收获来自行业的红利。国内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发展,是中国科技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标志,也将深入参与到与全球同行的竞争中。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AI应用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增速已达30%;同期,全球市场规模约9477亿元,涉及30多个行业及领域,如: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工业视觉、生命科学等。标准化的AI不仅为千行百业的进入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推动了AI的普及化。正如徐立所说“标准化不是约束,很多行业在完成标准化之后,迎来了行业的繁荣和百花齐放。”

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各行业的AI/ML(机器学习)渗透率将会达到70%以上,AI软件行业增长率也将达31%。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进入大规模商业落地阶段。AI标准化,将拉开国内AI产业强劲增长、迅速落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