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当前的位置:
详情
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洞察报告
来源:36氪研究院 | 作者:36氪研究院 | 发布时间: 2023-07-09 | 1642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逐渐成熟,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激活产业动力的重要力量,并推动一系列新产品、新生产模式及新业态诞生。传统汽车产业在与电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后,产生了新业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链接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由上游关键系统、中游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下游整车制造厂商组成

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上游由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执行系统、三电系统等构成。感知系统帮助车辆获取道路、车辆等多方面信息,实现车辆的安全稳定行驶,主要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定位等,雷达行业参与者包括禾赛科技、木牛科技等;视觉方面涵盖博世、中科慧眼、卓视智通等企业;高精地图行业主要包括百度、高德等企业。控制系统由汽车芯片、算法和操作系统组成。其中,高算力芯片是支撑智能网联汽车迭代升级、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基础之一。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计算控制芯片、存储芯片、传感器芯片、通信芯片等车规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芯片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包括四维图新、进迭时空等。智能网联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包含安全车控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和云端孪生操作系统等,行业参与者包括安卓、东软睿驰等公司。通讯系统是车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互平台,包括云平台、电子电器架构、V2X通信模块和安全解决方案,业内参与者涵盖阿里巴巴、博世、清研智行、成都为辰信息科技、四海万联等。电子电气架构作为汽车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将车中各类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线束拓扑和电子电气分配系统整合分配,进而实现车辆的各类功能向集成化、中央计算迈进。V2X指车辆与车辆、道路、行人、网络之间的通信技术,实现路线有DSRC和C-V2X,中国主要采用C-V2X技术。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合称三电系统,是决定新能源类汽车性能的关键,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而驱动电机、电控系统替代传统发动机功能,决定了电动汽车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宁德时代、巨湾技研等企业。
产业链中游。中游包含智能座舱厂商、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座舱行业细分赛道众多,主要包含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液晶仪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人机交互和汽车座椅等。除传统国际、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外,越来越多科技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等非车企和初创企业入局,将封闭的汽车系统与其他智能设备打通,丰富车企的合作生态,激发其产业活力。在自动驾驶领域,多家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已经过多轮融资,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西井科技、Calmcar等。此外,互联网公司、芯片公司和主机厂也在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如百度Apollo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汽车零件及整车厂提供智能生产线,行业参与者包括德恒科技、明珞装备、巨一科技等。
产业链下游。下游主要由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等主机厂商组成,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电机电控和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动力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燃油,也包括电力等非常规燃料,行业进入门槛降低,涌入大量新玩家。相比于燃油车,电动车因集成简单、精准调节车速、供电保证等因素,更易实现智能化。近年来,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多以电动车为载体,不断发布更多智能化车型,销量持续提升;小米、华为、苹果等科技公司则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到车联网等方面寻求创新点,陆续入场。此外,比亚迪、斯科达、吉利、长城、红旗、现代、宝马、沃尔沃、丰田、宇通等传统车企凭借自身资金、经验、研发、生产能力等方面优势,通过建立自研技术体系或与专业企业联手,陆续推出更多智能化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