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深圳市优势企业入局AI十大代表之—平安、比亚迪
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 | 作者:AI 秘书 | 发布时间: 2025-10-17 | 8 次浏览 | 分享到:

深圳市年收入500亿元以上的AI优势企业包括华为、腾讯、平安、比亚迪、大疆、中兴、荣耀、工业富联、立讯精密、微众银行、创维、TCL等,这些优势企业基本已经开始将AI融入其产品和服务中,本次选择其中10家,作为代表企业,探究其AI领域布局情况。

图表:深圳市优势企业入局AI代表-10

序号

企业简称

区域

企业全称

代表特征

1

华为

龙岗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

AI芯片、AI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I大模型一体机等领域国内排名第一

2

腾讯

南山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代表)

国内游戏和社交领域领军代表企业,AI转型较快

3

平安

福田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代表)

深圳金融领域的龙头企业,是AI+金融的代表企业

4

比亚迪

大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代表)

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AI+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

5

大疆创新

南山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全球民用无人机龙头企业,AI+无人机代表企业

6

工业富联

龙华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代工企业

7

立讯精密

宝安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品质智能终端产品代工企业

8

中兴通讯

南山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两大通信领域代表企业之一

9

荣耀

福田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知名智能硬件品牌企业

10

创维

南山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领先的家电和智能硬件制造商

数据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

备注:本次收录名单的确定,主要基于企业自主申报材料及理事会推荐意见综合评定产生,受限于篇幅规模与时间周期等客观条件,大部分企业未能纳入其中。

3.平安

代表特征:深圳金融领域的龙头企业,是AI+金融的代表企业

平安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10289亿元,是一家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模块涵盖保险、银行、投资以及科技领域。保险业务包括寿险、财险等;银行业务通过平安银行提供个人及企业金融服务;投资板块涉及证券、信托等多元服务;科技方面,着重发展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利用AI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支持各业务线创新发展。

平安集团是深圳AI金融领域的龙头企业,其AI布局深厚,2024年平安科技AI相关专利申请排名深圳第5名,仅次于华为、腾讯、荣耀、比亚迪。同时,平安银行AI专利申请排名深圳第13名。

基础层方面。平安集团拥有庞大的数据基础,已打造了三大金融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是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平安科技自主研发的平安云是金融行业内最大的云平台,涵盖平安集团95%以上的业务公司,支撑80%的业务系统投产,并以金融为起点,深度服务于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为全行业提供IaaSPaaSSaaS全栈式云服务。

技术层方面。平安集团拥有2.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和3000多名科学家。打造了“平安脑”大数据智能引擎,提供营销、运营、风控、决策、服务、预测6大服务集成模块,每个模块可提供标准化应用和定制AI解决方案。研发了多种AI技术应用于不同业务场景,如平安产险的车影像分析,分流定损和外观件检测准确率超95%;声纹识别1:1场景识别精度超99%,千万级黑名单场景识别精度超90%;自然语言理解(NLU)语音机器人获得4次世界第一,意图识别准确率超90%。平安健康构建的“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和“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打造了12个系列的业务模型群,实现AI赋能医疗全流程业务场景。

应用层方面。平安集团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例如,AI微表情识别技术用于信用评估,30分钟内完成信评决策并放款;寿险“111极速赔”实现93%保单秒级核保,平均理赔耗时7.4分钟。平安好医生的AI分诊系统减少医生65%-75%的低效工作量,覆盖6000多种常见病的智能问诊,并支持多模态交互。开发基于AI的健康监测设备(如“平安芯医”),提供7*24小时健康咨询。依托2.4亿个人金融客户数据,构建“保险+医疗+养老”生态闭环。

4.比亚迪

代表特征:深圳AI+制造代表企业

比亚迪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超7000亿元,作为深圳AI+制造的代表龙头企业之一,比亚迪业务多元,比亚迪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新能源三个领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者,2024年销量达427万余辆;电子产业涵盖手机部件、组装等,服务三星等客户;新能源方面以动力锂电池为主,还涉及光伏等领域。比亚迪在AI领域布局深厚。

基础层方面。比亚迪于202412月成立先进技术研发中心,主要AI实验室、AI超算开发部、大数据平台部等,为智能驾驶等业务提供算力支持,团队人数超500人,并计划将团队规模扩展至千人。数据资源积累丰富,比亚迪依托其庞大的汽车用户基础,积累了海量的高质量数据。例如,其智能驾驶系统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收集了大量的道路环境和驾驶行为数据,为AI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还包括大量生产制造领域数据。比亚迪拥有超过400万辆智能驾驶车型的数据积累,形成了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技术层方面。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已超过5000人,其中核心算法团队超1000人。比亚迪还推出了双循环多模态大模型“璇玑AI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车辆全领域。此外,比亚迪还推出了璇玑架构,这是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由一脑(中央大脑)、两端(车端AI和云端AI)、三网(车联网、5G网、卫星网)和四链(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组成,为整车智能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分三版本(激光版/三目版/三激光版),支持高速/城市NOA及易四方泊车功能。2025年实现L2+级智驾下沉至6.98万元车型,覆盖全系21款车型。

应用层方面。比亚迪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集成到其王朝、海洋系列车型中。其智能座舱搭载Dilink系统,日均处理2.3万条用户UGC内容,交互效率提升50%。接入DeepSeek后,语音助手可精准响应模糊指令,支持多模态交互(如车载无人机联动)。AI工业与生态延伸方面,布局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机器人、无人机领域、智能家居、游戏硬件等领域,与Momenta、大疆等合作开发智能生态,积极培育新业务,完善AI技术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