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年收入500亿元以上的AI优势企业包括华为、腾讯、平安、比亚迪、大疆、中兴、荣耀、工业富联、立讯精密、微众银行、创维、TCL等,这些优势企业基本已经开始将AI融入其产品和服务中,本次选择其中10家,作为代表企业,探究其AI领域布局情况。
图表:深圳市优势企业入局AI代表-10家
序号 | 企业简称 | 区域 | 企业全称 | 代表特征 |
1 | 华为 | 龙岗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 | AI芯片、AI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I大模型一体机等领域国内排名第一 |
2 | 腾讯 | 南山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代表) | 国内游戏和社交领域领军代表企业,AI转型较快 |
3 | 平安 | 福田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代表) | 深圳金融领域的龙头企业,是AI+金融的代表企业 |
4 | 比亚迪 | 大鹏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代表) | 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AI+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 |
5 | 大疆创新 | 南山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全球民用无人机龙头企业,AI+无人机代表企业 |
6 | 工业富联 | 龙华 |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 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代工企业 |
7 | 立讯精密 | 宝安 |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高品质智能终端产品代工企业 |
8 | 中兴通讯 | 南山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两大通信领域代表企业之一 |
9 | 荣耀 | 福田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 国内知名智能硬件品牌企业 |
10 | 创维 | 南山 |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领先的家电和智能硬件制造商 |
数据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
备注:本次收录名单的确定,主要基于企业自主申报材料及理事会推荐意见综合评定产生,受限于篇幅规模与时间周期等客观条件,大部分企业未能纳入其中。
1.华为
代表特征:AI芯片、AI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I大模型一体机等领域国内排名第一
华为2024年营业收入超8600亿元,是深圳AI工业和企业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全国AI龙头企业。其构建了覆盖“芯-端-边-云-网”的全栈AI能力。尤其在工业和企业服务方面,AI综合能力和服务提供能力全国排名首位。
AI核心层布局方面。基础层:以华为海思和华为云代表,昇腾(Ascend)系列AI芯片(310边缘计算、910云端训练)与麒麟芯片NPU单元,提供端边云全场景算力;昇腾训推一体机单机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根据Gartner的统计,华为云是全球前五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商之一,仅次于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大数据平台市场中,华为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第一。开发框架:昇思MindSpore2.0为业界首个AI与HPC融合框架,显著提升科学计算效率。技术层:大模型矩阵以盘古大模型为代表,盘古大模型覆盖NLP、CV、多模态、科学计算五大模块,并推出金融、矿山、气象等30+行业L1级模型,赋能产业智能决策。
AI产品布局方面。在终端硬件产品方面,华为布局广泛。手机领域,例如Mate70系列搭载鸿蒙AI,具备AI运动轨迹、AI隔空传送、AI消息随身等功能;平板方面,例如MatePadPro13.2英寸搭载AI隔空操控功能;PC端例如AIPC,MateBook14支持盘古大模型加持的AI概要、AI空间等功能,支持盘古大模型以及第三方合作大模型,电脑管家中设有AI空间。此外,华为还推出了全场景智能声学品牌HUAWEISOUND(华为悦彰),覆盖耳机、PC、平板、智慧屏、音箱、鸿蒙智行旗舰系列等全场景产品。汽车领域坚持“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定位,将自己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和车企的技术合作伙伴,实现汽车AI芯片、雷达传感器、摄像头、控制器、电机、通讯模块等供应。
AI全场景服务能力布局方面。华为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龙头企业,AI开发平台:华为云ModelArts支持零代码至专家级开发,集成语音、图像等基础AI能力;AIMarketplace提供500+即用型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聚焦五大方向(智能驾驶、网联、座舱、车云、电动),推出ADS3.0端到端大模型系统,实现无图驾驶;与北汽、长安等车企合作,2021年研发投入超10亿美元。行业赋能方面。算力设施:泰山服务器、FusionCube超融合一体机(适配DeepSeek-R1等大模型)及HPC集群,支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终端生态:麒麟芯片驱动手机AI体验,Hi3751V900芯片赋能8K智能电视,覆盖家庭、企业、汽车等全场景。华为以“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持续推动AI普惠化,成为全球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2.腾讯
代表特征:国内游戏和社交领域领军代表企业,AI转型较快
腾讯2024年营业收入6602.6亿元,目前是深圳AI服务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AI领域的综合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基础层方面。算力基础设施:腾讯大力投入建设数据中心,为AI计算提供强大算力基础。腾讯具备独家算、存、网技术,构筑强大的AI算力基座。通过自研的“太极”分布式训练框架,腾讯云推出新一代HCC高性能计算集群,可支持超10万张卡并行计算,能在同等数据集下将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时间缩至4天。自研的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通信带宽达3.2T,通信性能提升10倍,成本较国外IB网络降低70%。根据Canalys分析,腾讯云中国市场份额仅次阿里巴巴和华为,排名第三。数据资源方面:依托微信、QQ等海量用户平台,腾讯积累了丰富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涵盖社交、消费、娱乐等众多领域,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素材。
技术层方面。腾讯布局了腾讯AILab和优图实验室等专注于AI研究的机构。腾讯大模型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其全力打造全链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并发布了豆包、元宝、火山等一系列通用模型。其在综合算力、工程和算法的自研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混元大模型已在腾讯内部超600个产品和场景中落地测试。早在2024年5月,腾讯宣布混元大模型升级并对外开源,开源内容包含模型权重、推理代码、模型算法等完整模型,可供企业与个人开发者免费商用。2024年11月,腾讯混元宣布开源的MoE模型“混元Large”上线。2025年3月12日消息,腾讯正式发布混元TurboS大模型。这是全球首款融合Transformer与Mamba架构的混合专家模型(MoE)。
应用层方面。C端领域,其旗下众多C端产品积极融入AI技术。如微信搜一搜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AI搜索,并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为用户提供“AI搜索”功能,包含“快速问答”“深度思考”选项。例如游戏领域推出围棋AI“绝艺”和MOBA类游戏AI“绝悟”,展示了腾讯在AI驱动的游戏开发方面的成就。社交领域推出图片审核和内容识别功能依赖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云推出的“智影”AI视频剪辑工具,已经吸引了超过10万企业用户。内容创作领域腾讯云推出的“智影”AI视频剪辑工具,已经吸引了超过10万企业用户。B端产业赋能:腾讯云构建强大AI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从底层算力到公有云API,再到知识引擎及上层基于TI平台的MaaS应用等一系列服务。包括百川、MiniMax、智谱科技、元象等在内90%的头部大模型企业都在使用腾讯的解决方案。其他应用例如金融领域与微众银行合作推出AI信贷评估系统。医疗领域收购荷兰AI医疗影像公司Thirona,强化了其在肺部疾病诊断技术上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