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月度述评之五
火热的夏天,奔腾的深圳,澎湃的大湾区。
深圳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全新动能,最新捧得26项国家科技奖,创历年新高,“科创之城”活力四射。
深中通道长虹卧波,深圳都市圈“握手”珠西都市圈,点燃新质生产力强劲引擎,“黄金内湾”更具生机。
一个是国家级的科技“硬核力”,一个是世界级的超级“硬联通”。
是果实,更是风口。
我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携手大湾区城市推动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更“新”
科技自立自强浇铸“硬核力”
行走深圳,“新”意盎然。
我市坚持以开放促创新,深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在前海,835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推出,155家各类创新载体相继落地,一批倍增式科技企业持续涌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强力搏动。
在河套,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全球计算联盟、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相继落地,一个创新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生态系统加速形成。
在光明科学城,“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土建工程、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超级双脑”并耀,进一步夯实深圳算力和数字经济底座,领跑新兴产业赛道和场景应用。
几大国家级平台,创新活力涌动,得益于我市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优先布局关键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载体和多层次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科技创新,万马奔腾。鸿蒙生态设备数量超过9亿,原生应用进入全面冲刺阶段,最新也是最大一次升级换代的HarmonyOS NEXT今年第四季度有望正式商用;深圳团队参与的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创新“内胆式”立柱储油等四项核心技术,研发世界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引领深水油气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比亚迪新一代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及整车平台自主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项目,从刀片电池、自主 SiC、新一代电动汽车整车平台等领域,开创电动汽车整车平台化设计国际新路线。
创新能力,节节攀升。6月17日,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刊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科研成果,解码小麦百年种质多样性,为培育小麦优良新品种贡献“深圳智慧”;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深圳25个通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较2020年获奖量增长近1倍。
创新驱动,生机盎然。深圳持续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逾2.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33万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更“优”
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压舱石”
前不久,工信部正式公布第8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深圳以29家增量排名全国城市第一,累计总量95家居全国城市第二。
29家单项冠军企业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产品平均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40%、平均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30%。
这正是深圳工业经济“硬实力”所在。
深圳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牢牢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今年前5个月,深圳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进一步夯实中国“工业第一城”底盘。
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中兴通讯推出兼容国内外主流芯片的系列化服务器、全国产化100G和200G网卡、高性能存储、训推一体机、高性能数据中心交换机,自主研发的星云大模型及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在生产制造、通信、水利、城市管理领域落地,从而实现领跑;瞄准AI算力以及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兴起,工业富联优化产线产能,AI服务器订单大增,占云计算业务板块整体收入近四成,收入同比增长近两倍。在这些电子信息头部企业带动下,我市前5月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4%,工业经济含金量成色更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动能强劲。问界新M7 Ultra在深发布,开启规模交付,6月交付量达2万台;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整车项目达产,每天产量达750辆,大量整车经附近的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装船发往国内外市场;燕罗智能汽车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我市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实现新进展,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进驻……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机勃勃,正朝着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挺进。
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仅令电子信息产业“老树新花”,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疾驰,而且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出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人工智能赛道,热浪滚滚。6月28日晚8点档,2024中国·AI盛典在央视网播出,火爆全网,这一在深圳启动和录制的国内首个以AI为核心的国家级科技盛宴,展现我市多领域AI应用最新成果,凸显深圳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地位;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开放道路里程达944公里,其中高快速道路67公里,“智车之城”加速布局。我市打出“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组合拳,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以及优必选、平安科技、云天励飞、深信服、兔展科技、奥比中光等一批细分行业小巨人企业,纷纷推出新技术新产品,竞逐万亿级大市场,加快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低空经济,风口领舞。6月25日,前海-蛇口低空经济先导区发布会举行,打造空中有电(中国电信)、天上有机(中信海直)、地上有区(先导区)、海上有招(招商蛇口)的“空天地海”全覆盖格局;6月28日,国内首个“低空+轨道”联运项目深圳北站枢纽开航,从深圳北站飞深圳湾只需8分钟……作为“无人机之都”,我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政策和措施落实落细,大力开发开放所有领域可能的公共服务场景和商业应用场景,1700多家低空产业链企业向天空要市场。目前,深圳已开通无人机航线203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121个,2023年至今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超78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更“旺”
高端服务业激发“新动能”
推动经济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既需要工业,也需要服务业,它们共同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市面向全国全球发展服务业,在产业链延链补链和产业升级中推动服务业规模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能级不断提升。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增强发展新动能。
投入4.5亿元支持市民消费品以旧换新,安排超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深圳今年相继发布《深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及10个领域专项方案,形成完整的“1+10”政策体系,全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政府“发福利”,市民“买买买”。5月31日,深圳启动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购置补贴活动后,各大3C卖场、品牌手机授权店客流大增,华强北一连锁3C卖场6月1日当天整体销售额达100万元,创上半年销售新高;深圳投入2.6亿元用于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加分”,9天观展人流突破86万人次,预定成交车辆超4万辆,预定成交总金额超100亿元。
一边激发消费潜能,一边扩大有效投资,新动能加快积聚。深圳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组织实施高端先进设备更新、制造业新技改专项、绿色装备推广应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等四大行动。前5个月,深圳工业投资增长67.1%,制造业投资增长73.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7.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09.1%。计划到2027年,深圳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累计建成150个绿色工厂。
“耐心资本”长线养鱼。深创投受托管理千亿级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设立140余只子基金,引导资本做“时间的朋友”,投资“20+8”产业集群项目超2800个,占投资项目总数的比例为84%;投资金额超2300亿元,占所有投资金额的比例为85%。深圳天使母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设立子基金80余只,认缴出资近90亿元,有效签约规模超200亿,投资天使项目超900个,投资额超100亿元。深圳力合科创累计孵化服务企业4000多家,投资高科技企业近500家,培育上市企业3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
会展业吸引万商聚深。6月,我市大展连台,约20场展会密集登场,场场人气爆棚。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比亚迪、问界、蔚来、小米等新能源龙头和新势力以及全产业生态链亮相,一众重量级企业家到场,展现深圳作为全球新能源之城的吸引力;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大湾区纺博会、动漫展、国际新材料展、华南国际工业展、茶博会、国际旅游产业展等相继开展,业界齐聚深圳,带来行业新风向、市场新热点、合作新机遇。
“假日经济”点旺人间烟火。端午假期,深圳25个重点商场客流总数达583万人次,同比增长23.08%,皇庭广场、壹方天地、万象城、欢乐港湾客流如织,重点商圈客流、线下消费额实现双增长。
更“深”
高水平开放畅通“双循环”
作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深圳坚持把全国全球的市场作为我们的市场,把全国全球的资源作为我们的资源,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强化主引擎,融通大湾区。我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着力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功能和极点带动作用,联手大湾区城市创新发展。
硬联通持续升级。6月30日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连通大湾区“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团,打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动脉,串联前海、南沙、横琴、河套“四大平台”,联通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廊”,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在大湾区更加高效畅通流动,深圳以及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提速。
软联通实现优化。我市推出系列跨境金融服务改革,推动政策措施在金融消费、科研、贸易等多领域落地;前海合作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两台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启用,申办香港政务服务更便利。大湾区金融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不断提速,深港两地资金流动往来加速,跨境消费支付更加便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圳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
光、电、锂外贸“新三样”销售看好,手机、电脑、家用电器“老三样”出口同样呈现蓬勃势头。前5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1.81万亿元,同比增长34.3%,进出口额和增速均好于全国、全省水平,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值10.4%、占广东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0.5%,向好势头不断巩固,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
深圳国际“磁吸力”更加强劲。6月,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相继访问深圳,他们“被深圳创新发展所震撼” ,认为“深圳给世界带来机遇”;巴西的青年外交官团组访问深圳,称“深圳是自然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美国大学学生会领袖代表团来深访学,他们对深圳以及深圳高校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措施特别感兴趣。
外资外企持续看好深圳、投资深圳。6月18日,香港太古集团与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深布局消费、会展、航空等领域业务;通用电气医疗与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本松下期待与深圳深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健康养老等领域合作,并带动更多日资企业来深投资兴业。
外资项目实现更好发展。6月26日,西门子深圳研发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是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在大湾区设立的首个集硬软件研发为一体的创新机构,为全球客户研发、测试新一代运动控制系统。西门子运动控制业务亚太区总部总经理Frank Golueke表示,大湾区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将该研发创新中心放在深圳,能更好地利用深圳人才及区位优势,精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中国以及全球工业“智改数转”注入活力。
风劲帆悬,潮涌海阔。我市上下赓续并弘扬特区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拿出更多实招好招服务企业和群众,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释放更加澎湃发展动能,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