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当前的位置:
详情
【品牌活动】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及规则的创新研究与建设项目成果发布会圆满举办
来源: | 作者:AIIAIC | 发布时间: 2025-10-15 | 29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10月15日下午,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主办的“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及规则的创新研究与建设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5A栋1210会议室圆满举办。

此次发布会汇聚政、产、学、研各界重要代表及相关负责人,参会嘉宾包括:深智协轮值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诗虹、深圳市工信局人事人才处李冠华科长、项目组专家专利分析师孙兴龙博士、人工智能专利导航项目组任智军研究员、深圳市社区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沈小阳、深圳数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左士豪、重庆大地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彭浩经理、永麒科技集团副总裁杜秀、深圳市众志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总助徐慧秀、深圳联通科技创新部室主任陈清、深圳市猿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助珊瑚、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务专员黄云青、深圳市工匠行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李阳红、深圳优优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彭俊环、深圳市斯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技术总监朱军鸿、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卓越、深圳市华成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汉良、众鼎知识产权吴立经理、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政企负责人郝甜甜等近60人,发布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助力行业从业者精准把握发展方向、高效链接优质资源,共同破除产业发展壁垒,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坚实、更具可持续性的强劲动力。

活动伊始,由深智协轮值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诗虹带领嘉宾们参观深圳赋能中心并开场致辞,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随后正式开启发布会。首先,由项目组专家专利分析师孙兴龙博士对《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及规则的创新研究与建设》项目成果的正式发布。项目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核心知识产权问题,通过梳理全球规则、剖析国内外案例、诊断深圳痛点,形成一套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的保护方案,为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筑牢制度根基。

项目系统分析了欧美英日韩五国AI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美国以“宽松政策促商业化”为导向,放宽AI专利审查并强化版权“人类实质性参与”标准;欧盟依托《AI法案》建立风险分级监管,平衡技术披露与专利新颖性;英国独创“计算机生成作品”版权类别,日本推行全球最宽松文本与数据挖掘(TDM)规则,韩国设AI专利优先审查通道。

国内层面,项目梳理了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重点城市差异化政策,剖析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等企业专利布局特征,并总结10余起典型案例裁判逻辑。作为项目核心研究对象,深圳AI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亮点突出:华为、腾讯、云天励飞等企业AI专利申请量居全国前列,具身智能领域专利布局领先;政策层面形成“条例+指引+创新举措”体系。同时,项目也指出深圳现存挑战:合作开发AI模型专利权属划分模糊、AIGC版权独创性标准不统一、训练数据跨境流动合规风险高、企业海外专利布局滞后于业务拓展等,为后续建议提供精准靶向。

针对痛点,项目提出六大核心建议:一是完善权属认定规则,制定《人工智能合作开发知识产权归属指引》与AIGC版权保护规则;二是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建立AI领域“分级定密+精准保密”机制;三是构建训练数据合规体系,出台来源审查指引并争取“合理使用”特区试点;四是推动AI专利池建设,整合芯片、大模型等领域专利资源;五是加强国际布局与维权,实施海外专利优享计划并升级国际维权服务;六是组建AI知识产权联合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与人才培养体系,七是积极参与国家关于人工智能立法与规则制定。

此次成果发布不仅为深圳AI企业提供相关指引,更可为全国AI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创新提供“深圳样本”,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在创新与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由深圳市工信局人事人才处李冠华科长为我们宣讲《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培养支持项目申报政策》,李科长从政策出台背景、申报条件、流程以及支持举措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讲解,清晰阐明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政策支持重点。

宣讲结束后,李科长还与现场嘉宾积极互动,针对大家在政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逐一耐心解答,为大家精准把握人才培养政策、高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活动尾声,人工智能专利导航项目组任智军研究员压轴登场,带来《AI专利导航平台推动企业跨界融合创新的实践》主题分享。任研究员结合具体案例,系统阐述了AI专利导航平台在整合跨领域技术资源、挖掘产业协同创新点、规避跨界合作专利风险等方面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该平台为企业打破技术壁垒、构建跨界合作生态提供的精准支撑。

本次活动从知识产权规则创新探讨,到人才政策精准解读,再到专利导航实践分享,成功搭建起政企学研多方联动的桥梁。它不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产业力量的汇聚。相信随着各方协作的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产业将在知识产权的坚实保障下,突破边界、释放更大创新潜能,共同书写产业发展的新篇章,迈向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