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标准体系既是对产业标准需求的整体规划,又是对产业科学发展的系统梳理,能够为全产业链的规划和布局提供基本遵循,确保产业不断链。制定和实施标准能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确保产业优质发展。“产业未兴,标准先行”,已经成为产业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制订和实施标准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问题分析
区域地方特色产业是一个区域内,有一定的传承性、历史性,拥有区域独特的资源、工艺流程、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推动区域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是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区域地方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不注重标准化建设,由于缺乏了产业科学发展的方法论支撑,造成有的区域地方特色产业特而不优、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甚至会出现产业退化、产业消亡的恶劣后果。
二、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街头小吃“柳州螺蛳粉”、小作坊形式存在的“新疆馕”等区域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共有五条经验:一是十分重视标准化建设,对产业发展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规划和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标准体系,确保标准供给充分。二是通过相应措施保障标准实施,使产业链上下协调、匹配发展,产品质量得到了控制,品牌得到认可,发展为现代化的地方特色“大产业”。三是强化标准化作为产业发展基础的作用,以标准作为支撑,用先进标准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四是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对全产业进行一次流程梳理,使之与法律法规、行业战略、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企业发展建立关联,使其上下衔接、内外兼容、系统开发、动态发展。五是抓好标准研制,使之能控制产业发展中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产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六是推动标准实施,将标准落实在一、二、三产业各环节和品牌运营环节,带来现实的生产力;要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标准化提供人才保证。
三、对策建议
(一)把握产业整体性构建标准体系。依据GB/T13016《标准体系编制原则和要求》,以整个产业链作为对象,对产业标准需求进行整体科学系统的分类梳理和整体规划构建产业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框架图、标准明细表,其中应包括涉及产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清单,特别是根据区域地方特色产业特殊性拟制定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建议清单。
(二)产业需求入手抓好标准研制。按照《标准化法》《地方标准规定办法》等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产业涉及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产业标准体系中的地方标准拟制定清单和适应产业发展新需求做好地方标准立项工作,组织标准编制;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好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同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还应积极组织产业参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依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产业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应根据行业自律、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情况,组织制定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与产业相适应的团体标准,供成员和社会自愿采用。
(三)多措并举推进标准落地实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定职能,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按不同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培训,对涉及面广、技术先进、经实践证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的标准,应有计划组织推广实施,并做好相应必要的技术指导。产业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应主动按照相关标准组织生产活动,形成按照标准开展相关产业活动的意识。
(四)“请进来走出去”加强队伍建设。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产业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应在产业集聚地,以标准化服务为重点、标准实施为抓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针对性的将熟悉产业领域情况的技术骨干,培育成为熟悉标准化原理方法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以确保标准实施。
标准业务相关业务请联系:标准部副部长梁溢维 1576743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