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当前的位置:
详情
思想理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来源: | 作者:伯乐君 | 发布时间: 2024-09-12 | 7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开创性工作。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对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强调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一重要任务。

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把工人阶级的力量组织并联合起来”,“组织是最重要的武器”。我们党作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领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首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要注重从领导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上保障“两个维护”,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中体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抓好本级带下级、大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格局,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过硬,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拓展延伸,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突出抓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党建工作,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加快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整合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延伸党建触角、拓展党建载体、丰富党建形式、培育党建品牌,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线下线上全覆盖。

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恩格斯曾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推进,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接续开展,全党的思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必须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强党性和增本领相结合,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具体制度,扎实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教育培训,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行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


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监督的理念思路、领导体制、依靠力量、重点对象、工作机制、制度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从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推动全党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实现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有力地提升了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治病强身相结合,通过改进党员管理机制,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机制,健全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持续放大标本兼治的综合效能,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坚持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在系统施治中织密监督网络,增强监督实效,消除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空白和盲区。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着力抓好政治监督、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三重一大”事项监督以及重点领域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切实让特权现象和腐败问题无所遁形。

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恩格斯认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注重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必须加强系统集成,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到哪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使制度建设与管党治党需要相适应、与党的各项建设相配套,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要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改革,加大体系构建顶层设计力度,加大制度缺项短板补齐力度,加大制度协调统一维护力度,加大制定体制机制保障力度,做好顶层设计、查漏补缺、提质增效文章,同时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面向实践需要,及时将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要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把制度的刚性立起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法规制度轨道上向纵深发展。

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


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是各级党组织最根本的政治担当。马克思指出,共产党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回溯党的百年历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不断开辟管党治党全新境界,使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提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责任界定更加清晰、责任内涵持续拓展,引领全党持续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完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推动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必须坚持分层分类,明确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管党治党责任,明确党员、干部的具体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知责、担责、履责。只有不断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责任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和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要健全精准科学的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紧追责问责,实现问责内容、对象、事项、主体、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以责任主体到位、责任要求到位、考核问责到位,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不断加强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保护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执笔人:叶子鹏)

来源:2024年第9期《党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