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检测信息】AI正在杀死媒体?谷歌被告了,而且事情没那么简单
来源: | 作者:AI 生 | 发布时间: 2025-09-17 | 60 次浏览 | 分享到:
知名杂志《滚石》的母公司彭斯克媒体集团起诉谷歌,指控其AI摘要功能“盗窃”新闻内容,导致网站流量和广告收入大幅下滑。这起诉讼凸显了AI快速发展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生存冲突。谷歌的AI Overviews功能旨在提升搜索效率,直接整合网络信息生成摘要,但媒体认为这使用户无需点击原文,损害了其收益。

此前已有类似诉讼,如在线教育公司Chegg和欧洲出版商的起诉。谷歌回应称该功能是为了让搜索更有用且用户喜欢,但媒体认为这是无偿利用其内容。彭斯克指出“索引悖论”:不让谷歌索引会失去流量,允许索引则无偿提供训练数据,助长“流量吸血”。

AI摘要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但威胁到原创内容的生存,因为新闻生产需要成本投入。如果科技公司通过AI截留流量和收入,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成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授权合作、技术调整或法律监管,核心原则是技术进步不应牺牲内容创造者。

AI与媒体的矛盾刚起步,未来需找到可持续的共生方式,否则媒体倒下后AI将无内容可摘要。人类原创的价值在于深度、角度和温度,这些尚未被AI完全替代。

最近,一条新闻在媒体圈和科技圈都炸开了锅:知名杂志《滚石》的母公司彭斯克媒体集团,正式对谷歌提起了诉讼。

原因很简单:他们指控谷歌的AI摘要功能(AI Overviews)“盗窃” 了新闻内容,导致自家网站的流量和广告收入大幅下滑。

这起诉讼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彭斯克是美国首个就AI摘要功能起诉谷歌的大型媒体机构,更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正在加剧的矛盾:AI的快速发展与传统商业媒体之间的生存冲突

发生了什么?

谷歌在今年初推出了AI Overviews功能。它的本意是提升搜索效率——用户输入问题后,AI会直接提取网络上的信息,生成一个摘要放在搜索结果最顶部。

比如你问“哪个明星最近出轨了”,过去谷歌会给你一堆网页链接,现在AI会直接整合时间线、人物关系,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

听起来很方便,对不对?但媒体们却慌了。

因为用户不需要点进原文了

彭斯克在诉状中称,自从这个功能上线,来自谷歌搜索的访问量明显下降,联盟广告收入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他们认为,AI摘要直接呈现了内容的核心信息,相当于“用媒体的内容,砸媒体的饭碗”。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事实上,谷歌早就不是第一次因为AI摘要被告。

今年2月,在线教育公司Chegg、多家欧洲独立出版商都先后提起诉讼。美国新闻与媒体联盟甚至直言谷歌的行为 “符合盗窃的定义”,并呼吁司法部介入。

有趣的是,谷歌的回应始终是:“AI Overviews是为了让搜索更有用,而且用户越来越喜欢这个功能。”

他们没说错,但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这就像是一个“把你内容拿走,还说是为你好”的霸道操作。

更深层的困境:媒体的两难

这起诉讼真正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彭斯克明确指出的“索引悖论”:

  • 如果不让谷歌索引,内容就无法被搜索到,网站会彻底失去来自谷歌的流量;

  • 如果允许索引,就是在无偿给谷歌的AI模型提供训练数据,助长“流量吸血”。

这种“ damned if you do, damned if you don’t ”(做也不对,不做也不对)的局面,正是如今许多媒体面临的真实困境。

AI进步 vs 内容生态:谁该为价值买单?

AI摘要功能无疑是技术的一种进步,它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符合用户对“更快、更直接”答案的需求。

但问题在于,如果所有内容都被AI免费摘要、呈现,那么原创者如何生存?

新闻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记者采访、编辑、核实,需要成本投入。如果科技公司通过AI摘要把流量和广告收入截留,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问题。

这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商业生态是否健康的问题。

未来怎么办?

可能的出路有几条:

  • 授权合作模式:像谷歌这样的平台向媒体支付内容使用费用,类似之前与新闻集团达成的协议;

  • 技术调整:AI摘要只显示部分信息,鼓励用户点击原文阅读完整内容;

  • 法律与监管介入:通过立法明确AI训练数据的使用边界和版权归属。

但无论如何,核心原则应该是一致的:技术的进步不应以牺牲内容创造者的生存为代价

结语

AI与媒体的矛盾,才刚刚开始。

这不仅是彭斯克与谷歌的纠纷,更是每一个内容创作者在未来5-10年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当AI能轻易地整合、摘要甚至生成内容,人类原创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答案或许在于深度、角度和温度——这些AI尚未完全替代的部分。

但无论如何,平台、技术公司和内容生产者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共生方式。

否则,如果媒体纷纷倒下,AI未来摘要的,又会是谁的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