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大模型备案正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实行大模型备案,对企业有着诸多好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步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明确要求具备舆论属性且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开展算法备案与大模型备案。企业积极完成备案,是遵循法律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直接体现,有助于企业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业务,避免因违规而面临的法律制裁、罚款、业务受限等风险,增强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例如,一些未及时备案的企业可能会面临服务暂停整顿,而完成备案的企业则可以安心运营,专注于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
各地政府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纷纷出台针对大模型备案企业的扶持政策。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大模型企业首次完成国家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上线备案的,给予最高 100 万元一次性奖励;首次完成国家级境内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或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的,给予最高 20 万元一次性奖励。除资金奖励外,还有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算力资源优惠等政策。企业完成备案后,能够凭借备案证明申请这些政策支持,降低运营成本,获取更多发展资源,加速自身发展进程。通过备案,企业能够借助政策的东风,在资金、资源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完成算法备案与大模型备案后,企业的大模型安全性与合规性得到监管部门背书,这在市场中是极具价值的信任标识。当企业产品和服务附上备案证明,能够显著增强用户的信任,吸引更多用户选择其产品或服务。在商业合作与招投标场景中,备案资质也成为重要考量因素。许多大型企业和机构在寻求 AI 技术合作时,会优先选择已备案的企业,以确保合作项目符合法规要求、安全可靠。拥有备案资质,意味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更多商业机会,为企业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市场份额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一些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招标中,已完成大模型备案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项目参与资格,相比未备案企业在竞标中更具优势。
大模型训练往往依赖海量数据,其中不乏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备案过程中,企业需要全面梳理并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保护等环节。如此一来,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数据泄露与滥用的风险,切实保护用户隐私,维护企业自身的商业信誉。例如,某企业在备案过程中,对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全面审查和优化,建立了更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加强了数据加密存储,不仅满足了备案要求,还显著提升了自身数据安全防护水平,赢得了用户和合作伙伴的更多信任。
通过备案的大模型可以面向公众提供服务,能够获得大量真实用户数据反馈,从而加快大模型的迭代速度,提升用户体验。这将吸引更多应用开发者基于大模型进行创新,推动基于大模型的 to B(面向企业)、to C(面向消费者)应用落地,进而带动国内应用软件和产业智能的发展热潮。例如,百度文心一言开放下载首日就飙升苹果商店免费榜首,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其各种AIGC功能。企业的大模型完成备案后,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市场,通过用户的实际使用和反馈,不断优化模型性能,开发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实现商业价值的快速增长。
大模型的应用爆发会带动 AI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硬件、软件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的兼容和壮大。这不仅有利于大模型相关企业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例如,当一家企业的大模型完成备案并广泛应用后,会带动对算力服务的需求增长,为云计算企业带来业务拓展机遇;同时,也会促使相关的数据分析、数据标注等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规模,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完成备案的企业在这个生态中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