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首页
关于AIIA
AGI·C大会
展商中心
展会信息
同期活动
AI资讯
国际交流
国际视野
活动预告
品牌活动
协会动态
产业要闻
通知公告
接待要闻
协会活动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申请入会
教育中心
培训动态
培训课程
认证查询
生态要素中心
职称评审
技能等级
标准信息
职称证书查询
技能证书查询
场景应用中心
供需对接会
场景推荐
信息公开
规划计划及总结
公开年报
党建工会
党建工会
协会资源
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专利导航资讯
委员会/专委会
智能传感器委员会
CRVA—广东
AIGC委员会
通用人工智能委员会
人工智能大健康委员会
联系我们
企业招聘
人才推荐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产业协同效应推动智能制造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szrgzncyxh
|
发布时间:
2020-01-17
|
4444
次浏览
|
分享到:
12月28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在苏州市相城区正式成立!“很多‘卡脖子’的问题,不光是零件造不出来,而是材料做不好,没有这个材料!” 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表示,将通过该研究院把材料领域原创成果、技术需求、创新人才、资金和园区进行深入的协同,进行一些应用技术、关键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的攻关。
刘庆
先进材料科技和产业是当前大国角逐的重点,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未来将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高度发达、结构完整和体量巨大的制造业集群,先进 材料需求十分旺盛,对先进材料技术与成果承接能力全球领先。
但是,目前我国在材料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认为,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数量众多,科技创新底蕴深厚、优势明显,有责任和担当来完成中高端技术和中高端材料运用全面突破的历史性任务。
干勇
据悉,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四方共同发起成立。该院定位为新型研发机构,采取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营公司的平台建设新模式,营造宽松、自主、去行政化的研发环境。产业技术项目组织实施分别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前者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出技术需求,并愿意为解决此技术需求提供资金,后者是根据国家重大工程、战略需求,开展战略研究搜集提炼拟研发项目,向企业征求是否愿意出资支持研发。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代表区域。”哈工大国家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表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初步统计显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政策引导之下,长三角地区正通过各种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已经成立的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与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辐射长江流域100多家园区,和数千家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
大院大所很多、产业链完善、市场和需求广阔……对接活动上,长三角地区发展智能制造的优势被不断提及。潜在优势如何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长三角地区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应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指引,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共性技术研发、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周明玉表示,未来联盟将与长三角各大平台加强合作,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展,聚焦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如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更好地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在近日举行的“面向2035的长三角协同创新远景与路径”论坛上,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智库专家集聚一堂、献计献策。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宏表示,目前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政策还存在明显分割,亟需通过政府协商和智库研究予以打通,可借鉴欧盟框架计划,研究制定覆盖长三角区域的“共同政策”。
谈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董事长胥和平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如今方兴未艾,智库专家已无法从原有的区域创新理论中找到解决方案,遇到了“理论的困境”。“自然禀赋、空间联动、地理产业分工这些理论,都无法解释当今的很多创新现象。我们需要结合各地经验认真研究,重新思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产生更好的协同效应。”
放眼长三角,这个全国创新活跃度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期。新产业、新业态在三省一市中所占的产值比重,目前还不够高,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亟待提升。因此,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孙斌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可谓恰逢其时。这一区域有上海、合肥、杭州等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城市。随着高铁时代到来,这些城市的交流合作更为便利,资源配置愈加畅通,为三省一市联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奠定了基础。
在协同发展进程中,政策一体化改革是重中之重。宋宏认为,在科技创新领域,长三角的行政化分割还比较明显。“行政化分割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地理分割、交通分割,也不是市场分割,而是政策分割。政策和制度不统一,造成了行政壁垒。”在突破行政壁垒方面,欧盟的做法值得借鉴。欧盟成员国协商后制定的“共同政策”,覆盖所有成员国,而且对各国相关政策具有调节作用。在科技创新领域,欧盟已先后推出8个框架计划,正在制订第九框架计划“地平线欧洲”(2021—2027),所含项目以国际前沿科技和科技瓶颈为重点,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欧盟框架计划打破了各个成员国科技政策、财政项目的壁垒,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行政化分割,有利于让更多的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参与竞争性项目,并开展跨国合作。
长三角可否借鉴欧盟框架计划,制定覆盖整个区域的科技政策和计划?宋宏建议,上海可牵头,与苏浙皖联合启动“共同政策”制订工作,以促进科技要素在长三角的流动、辐射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以及三省一市各个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在研究制订“共同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加快建立长三角基金,统筹完善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智库。欧盟制订框架计划时,提供服务的智库多达1500个左右,确保政策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由此可见,长三角科技政策和计划的制订也需要一批智库的支撑。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智库需加强合作,尽快提出面向2035的长三角协同创新政策建议。
上一篇:
报告:2022年中国......
下一篇:
报告:2022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