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文选》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权威教材。《文选》中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通过精读《文选》,结合工作实际,我对标准化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在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地凸显。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标准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高标准,能够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制造业为例,标准化能够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标准化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国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加强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例如,在5G通信领域,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使5G标准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重要标准,不仅推动了我国5G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我国在全球通信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标准化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标准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食品安全到公共服务,从环境保护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能够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例如,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公共服务标准的完善,能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标准创新,加强标准与创新的融合。标准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创新是提升标准水平的手段和动力。要加强标准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标准对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制定前瞻性标准,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制定相关技术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二)优化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标准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各行业、各领域的标准需求,构建层次分明、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同时,要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及时修订和废止不适应发展需求的标准,提高标准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例如,在农业领域,要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制定和完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确保标准落地生效。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应用。要加强标准实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标准的认知度和执行力。同时,要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反标准的行为,维护标准的权威性。例如,在安全生产领域,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经营,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四)推动标准国际化,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动标准国际化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将我国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成果融入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应用范围。同时,要加强对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及时掌握国际标准发展动态,为我国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例如,我国在高铁领域的技术和标准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通过推动高铁标准国际化,不仅促进了我国高铁“走出去”,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铁路领域的话语权。
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做好新时代标准化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要深刻认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党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要把标准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标准化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标准化各项工作。
(二)强化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标准化人才队伍。人才是标准化工作的关键。要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标准化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吸引国内外优秀标准化人才参与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例如,可以与高校合作开设标准化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组织标准化工作者参加国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注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工作成果,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通过开展标准化宣传周、标准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普及标准化知识,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例如,可以制作标准化宣传手册、视频等资料,在企业、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发放和播放,提高公众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加强协同合作,形成标准化工作合力。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协同配合。要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推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中,工信部门要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的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和实施制造业标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习近平经济文选》为我们做好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领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做好标准化各项工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准业务相关业务请联系
标准部副部长梁溢维 15767439960
标准化工程师郑美惠 1782072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