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产业要闻】孙茂松教授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过去、现在与未来
来源: | 作者:AI 生 | 发布时间: 2024-12-28 | 36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如GPT、BERT),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无论是科学研究、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这项技术都展示出令人惊叹的能力。与此同时,它也伴随着“幻觉”、伦理和社会变革的挑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长三角智能产业百人会发起人孙茂松教授深刻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带我们理性理解这一技术背后的本质与前景。

图片
图片

自监督学习与大模型的崛起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起步,离不开自监督学习这一核心机制的出现。孙教授指出,传统的人工智能训练高度依赖人工标注的数据集,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限制了模型的规模与泛化能力。而自监督学习通过利用海量未标注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让模型能够自动学习语言的统计结构,从而实现了对文本的生成与预测。

在这一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形成了三大核心能力:语言知识、世界知识和推理能力语言知识使得模型能够生成流畅且语法正确的句子;世界知识则来源于互联网庞大的文本数据,使模型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情境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则帮助模型在上下文中生成逻辑合理的内容。但孙教授也坦言,当前模型的推理能力相对有限,大约仅相当于人类七八岁儿童的水平,依然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与此同时,大语言模型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当模型的参数规模和数据量达到某一临界点时,性能会出现显著跃升,这一现象被称为“性能跃升”。此外,孙教授还提到“深度双重下降”现象,即随着模型规模和训练数据的增加,训练误差与测试误差同时下降。这些关键发现推动了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中的飞跃发展,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图片

技术应用与挑战并存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进入实际应用的前沿,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孙教授列举了多个行业案例,展示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

科学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被用于化学材料生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深度学习,加速了新材料的发现过程。在艺术创作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生成能力,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诗歌、绘画和音乐作品。例如,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与语言模型的技术,AI可以模仿艺术家风格,创作具有美感和独特性的艺术作品,甚至为文化创意领域带来全新灵感。这一技术拓展了艺术的边界,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参与方式。此外,大模型还在古文修复、漏洞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推动传统领域的技术革新。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也面临不可忽视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幻觉”问题。孙教授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在生成流畅文本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它在数据不足或信息模糊时可能生成不准确甚至虚构的内容。这种“幻觉”在高精度任务中会带来严重限制,但在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领域,这一现象反而成为启发人类灵感的工具,为艺术创作拓展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与伦理挑战。孙教授强调,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低端智力劳动,人类必须强化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技术变革的需求。同时,AI生成内容的合规性和透明性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未来,针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记,区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创作,将有助于提升内容的可信度和社会接受度。

图片

技术突破与人机协同的新愿景

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与挑战。孙教授指出,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大模型背后的数学原理与优化机制,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理解能力、可解释性和性能稳定性。此外,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造力,将使其在更多复杂任务中实现真正的创新突破。

人机协同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的重要工具与合作伙伴,而非简单的替代者;在科学研究中,它将通过分析与挖掘数据规律,辅助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科技与知识的前沿探索。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将迎来技能与工作模式的重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能淘汰部分重复性岗位,但也将催生新的职业与技能需求,推动人类向更高层次的工作模式迈进。孙教授强调,面对这一变革,我们需要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构建完善的伦理规范与监管体系,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安全、合规的框架下发展。


孙茂松教授用“轻舟待过万重山”形容当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尽管面临诸多未解难题,但大模型的发展潜力无可限量。从自监督学习的突破到规模效应的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展示出其在科学、艺术、文化等多领域的深远影响。

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生时代,我们不仅要认识人类自身,还要理解人与机器的关系,找到技术进步与伦理责任之间的平衡点。拥抱技术变革,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有的姿态。

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迎接这场技术与社会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