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AI+安防大舞台 2019人工智能安防产品彻底爆发
来源:1688网 | 作者:pmo81e9a1 | 发布时间: 2019-08-08 | 223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6年被称为AI在安防产业开启的元年,智慧安防行业由此向新的发展时期过渡。当时间来到2019的当口,AI在安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各个安防门类产品都主打AI。2018北京安防展会上,遍地是AI。为此,围绕AI带来安防产品的升级或换代,我们来看看2019智能安防系统产品的趋势走向和应用分析。

 

AI加持,充分挖掘监控价值。安防产业越做越大,视频监控在整个安防门类的市场份额也逐年提高。这很好理解,行业两大龙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都定位于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各个AI企业跨界来战安防,比如:做算法的商汤和旷视,做芯片的地平线和比特等都是基于视频监控进入安防;以华为为代表的IT巨头都以视频监控为切入口在安防造风云;此外,以视频监控形成的综合安防体系,都把其他门类产品直接纳入或功能集成。那么,我们来看2019年视频监控有哪些新产品值得推荐。

 

开启一机并用新时代,行业发展到现如今,我们总希望不断在产品方面做减法,而在其功能性和应用领域不断做加法,这就是该产品设计的初衷。产品支持前端数据结构化,支持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脸、人体特征属性的识别,可以输出人脸特写图和人体结构化数据,并基于原始数据,利用多引擎动态监测跟踪技术,实现目标人物最优化的特征信息提取,消除低质量数据干扰,有利于云中心数据利用,这为视频监控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打击提供了可能。海康威视在算法方面能力在业内无人能出其左右,该机貌似一个算法仓,聚合多种算法,依托新一代超高算力芯片,为适应多种复杂场景应用可以不断融入更多算法。目前该机吸纳的算法有:人脸抓拍、车辆抓拍、人体抓拍、目标关联、态势分析和全结构化属性。

“AI+安防”大舞台 2019人工智能安防产品彻底爆发

一机并用是该机传递出的新声,也会带领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技术时代,传递“少即是多”的产品设计理念。全结构的优化,凸显摄像机的眼力超群,其实,从前几年开始,视频监控厂商就已经开始在强调视频结构化,经过算法的演进和技术的革新,视频结构化摄像机开始大规模地得到应用。那么,为什么要视频结构化?视频结构化是一种视频内容信息提取的技术,它对视频内容按照语义关系,采用时空分割、特征提取、对象识别等处理手段,组织成可供计算机和人理解的文本信息的技术。从数据处理的流程看,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能够将监控视频转化为人和机器可理解的信息,并进一步转化为公安实战所用的情报,实现视频数据向信息、情报的转化。

 

可以看出,视频结构化就是为AI和大数据服务的。在应用层面公安和交通的视频结构化关注的是:人员、车辆、行为。在视频中把人作为一个可描述的个体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人员的面部精确定位、面部特征提取、面部特征比对,人员的性别、年龄范围、大致身高、发饰、衣着、物品携带、步履形态等多种可结构化描述信息;对于车辆的描述信息包括:车牌、车颜色、车型、品牌、子品牌、车贴、车饰物信息等多种车辆描述信息;对于行为的描述信息包括:越界、区域、徘徊、遗留、聚集等多种行为描述信息。以大华2018最新的全结构化摄像机为例,其是一台采用超高性能GPU芯片和深度学习算法,支持人脸/人体/机动车/非机动车同时抓拍的摄像机,解决了目前市面上一台AI摄像机对人和车不能同时布控的问题,一台顶多台设备。其具体优势是:一机并用,支持机非人同时检测抓拍,多种算法并发运行;全结构化,支持机非人多种属性提取,目标检索效率更高;4K超清摄像机,监控范围更广,细节更清晰,同时,采用20倍光学变倍镜头,远近场景轻松覆盖(仅护罩一体机支持)。

 

态势监控,掌控全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平安城市监管系统的逐步推进,目前各大城市的视频监管点的数量都已达到一定的数量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部分盲区或由于“意外”天气、环境改变所引起的监控死角。在此背景下,城市广角全景态势监控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华为“星辰”系列态势感知摄像机,能够根据视野内环境光线与天气的变化,以智能图像增强算法,针对性优化全场景图像质量,实时提供清晰的4K监控画面,“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如面对清晨的城市雾霾,华为“星辰”将通过检测雾气浓度,自动开启透雾模式,确保画面通透清晰。基于华为深度学习算法能力下,“星辰”还可支持宽动态、自动透雾、强光抑制、高速物体去模糊等多重模式切换功能。作为软件定义态势感知摄像机,按需定义是其一大特色,高效集成框架设计,支持按需加载新业务,如违停侦测,可精准抓拍违停车辆,并将相关信息记录、传输。在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广场、体育场和超市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星辰”深度学习算法将提供人群密度分析、人流量检测以及人头计算等功能,确保城市公共安全,为商场等营业场所提供人流量的测算,有效调配服务体系。看见看不见的价值,就是态势监控摄像机所传递的功能诉求,既能在全景下观看,也能兼具局部细节。

 

人脸布控平台,让罪恶无处可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以及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导致城市中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增加,引发了城市建设中的交通、社会治安、重点区域的治安管理防范越来越重视、农村智能安防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由国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中的内容涉及社会治安防控的多个领域,包括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

 

文件内容特别强调“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如何编制,《意见》中要求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日常管理,完善和落实安检制度,加强对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码头、口岸、高铁沿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目前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逐渐建设完善,但是社会公共安全治安管理实战中公安人员在对如:通缉犯、暴恐人员、当地公安重点关注人员等等的行为活动进行人工排查时如大海捞针,成功率极低,效果也不明显。

 

为了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公司专注于应用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对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进行实时布控识别报警,可以有效遏制再次犯罪事件发生,使影响民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民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AI要在城市级展开应用,需要面对量级的视频数据。那么,单独的摄像机产品都需要汇聚到一个平台来展开布控,形成合力,以增强公安实战。商汤科技SenseFace人脸大数据实战平台实现了在大规模视频监控中进行高准确率实时人脸识别,亿级静态库检索,百亿级路人轨迹分析,为反恐任务、构建平安城市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当然,视频监控产品还有诸多新技术并未一一介绍,比如低功耗、LED大屏拼接等,这些相较于AI赋能之下的视频监控,其发声和影响力着实有限。人证产品,红极一时。智能锁和人证产品是当下安防行业最为广为人知,也最具市场性的新品。但由于智能锁已经良莠不齐,其AI和云开锁功能始终在安全性方面不能做到完美,以致于不少用户都在排斥这些新功能,因此智能锁的介绍在此不表述。人证产品其形态在安防行业大致有:闸机类、阅读机具类、桌面台式类和柜式类等几种,其应用场景几乎全覆盖到民用细分行业,比如:高考考场、政府单位的出入口、机场、火车站、银行营业大厅等。其产品解决的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查询系统得到普及。但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持假身份证、双重身份、冒用身份或是犯罪分子拒不交代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在需使用有效证件登记的活动带来极大难度,再加上留置时限的限制,其真实身份一时很难查清。怎样杜绝各渠道获得假身份证、如何快速确认人员与所持证件的符合性、怎样快速有效的识别特殊人员的身份,是政府各个部门急迫解决的难题。

 

而各类人脸识别方法的关键都在于,提取人脸数据中与身份相关的本质特征,同时消除其中受非身份因素影响的部分,其中光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最为重要,用户普遍要求人脸识别系统能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所以利用可见光是行业内大多在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但在算法上存在差异,这就取决于各家的技术能力了。而中控在这方面的调节和优化能力极为出众,已经在可见光预处理算法上做到了极致,几乎很少有抓取的人脸识别图像信息损失情况。为了最大限度保障产品的超高识别率,利用近红外来有效解决可见光人脸识别不能解决的问题。双光学技术保障了中控智慧动态人脸核验终端在应用中,无一漏网之鱼。

 

具体来看,评测产品采用双目设计,一个拍摄可见光摄像头和一个滤除可见光的近红外摄像头,分辨率均为分辨率 1920*1080,其中近红外摄像头是普通摄像头加上透红外波段的滤光片或者是在摄像头上镀透红外波段的红外膜;两个摄像头为同一人同时或者相差小于一秒的时间进行拍照,分别采集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可见光算法可在光线良好环境下可实现快速识别,而近红外算法则支持活体检测,使用强度高于环境光线的主动近红外光源成像,配合相应波段的光学滤片,从技术层面防止通过照片、视频等手段伪造认证,而无需使用者配合张嘴、眨眼等动作。

“AI+安防”大舞台 2019人工智能安防产品彻底爆发

安防机器人产品生态渐形成

AI在安防是场革命,安防机器人也顺应而出。安防机器人,是半自主、自主或者在人类完全控制下协助人类完成安全防护工作的机器人。安防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立足于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用来解决安全隐患、巡逻监控及灾情预警等,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布局安防机器人的公司主要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疆科技、东方网力、优必选、伽玛科技、高新兴等,他们看到传统的安防体系是“人防+物防”来实现。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成本飙升、安保人员流失率高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安防需求,安防机器人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这几年政府大力支持下,更是受到强烈关注。目前安防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巨大的安防市场需求下,其发展潜力和未来前景广阔。

 

 

由于也做产品评测的缘故,对于该产品“黑科技”是记者极为好奇之处。看其外观,虽然是属于机器人产品,但产品形态是一辆装载诸多科技配件的巡检车,厚重感极强;为了适应宽泛的应用市场以及全地形所需,此款机器人采用履带式底盘,履带接地比例达到75%,适合于松软、泥泞等复杂环境作业,下陷度小,滚动阻力小,具备良好的越野机动性能;在功能性方面,可见光+红外热成像的双目监控方式值得点赞,搭载的双目云台支持360°水平旋转、±90°垂直旋转,包含可见光模块与热成像模块,支持1080P的高清可见光视频图像与640*512热成像视频实时回传。其中,热成像模块利用红外热成像原理,在光线不足、雨雾天气等不良条件下,可以精准识别出视野范围内的人、车等物体,实现对敏感区域的全天候巡逻布控;德国进口SICK激光雷达,地图实时构建,实时定位。该款产品定位于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方面是记者最感兴趣部分。主动人脸识别是该机在安防行业引人入胜之处。优必选人脸识别算法系统可针对特殊指征人群进行主动识别、区分,从海量的人脸特征数据库中实时比对,识别比对速度快,比对准确率高、低质量照片适应性强,千万级人像检索可以达到秒级响应,可快速找到可疑分子并主动预警,并支持视觉跟踪、性别年龄判断等功能。

 

目前安防行业也已经开始形成AI+机器人的态势,很多从业企业借此整合资源形成解决方案,并构建安防机器人大生态。

 

智能家居AI新品期待爆发

智慧社区的兴起,让AI有了用武之地,也从单一的产品形成了具备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伽玛了解到,除了产品支撑打通服务通道以外,伽玛人工智能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提供多种服务体验,让多姿多彩智慧生活触手可及。

起床模式:每一个清晨,是一天的开始。当梦想叫醒你时,通过APP定时设置,早晨准时让窗帘、窗户慢慢自动打开,灯光打开,背景音乐也渐渐响起,美好的一天的从此开始。

 

离家模式:上班或外出,你不得不离家,而家的安全成了你的牵挂。在南亿智慧家庭中,无需逐个关掉家中电器开关,只要带上门拿出手机开启“离家模式”或者说一声“我上班了”,布防模式运行,灯光、窗帘、空调等自动关闭,门磁报警器、红外探测器、煤气泄漏和火警检测装置开始室内监测和扫描。

 

回家模式: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回家成了一天疲劳后最为喜悦之事。下班回到家,开启回家模式,布防模式关闭,灯光亮起,窗帘缓缓打开。背景音乐缓缓响起的同时,在柔和舒适的灯光下,泡上一杯浓茶,让您感觉家的温暖。

用餐模式:民以食为天,用餐时间到了,南亿智能家居启动就餐模式组合,客厅电视及灯光自动关闭,其他区域主灯关闭,餐厅灯调到合适的亮度,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气氛。

 

影院模式:用过丰盛甜美的晚餐,你和家人小憩片刻后,走进客厅准备享受家庭影院的视觉享受。在南亿家庭影院模式下,窗帘开始慢慢关闭,幕布徐徐垂落,影院的背景反射灯慢慢亮起,周围其他的灯光慢慢的暗下……在充满震撼的音响效果和场景灯光的视觉效果的配合下,定能让你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安防模式:当家中无人或夜深家人都在熟睡时,伽玛安防报警系统默默守护着家人、财产安全。若有小偷在预设的报警时段内打开了门或窗户,智能门磁将立刻向小区管理中心和您的手机推送警报消息,家庭安全,尽在掌握。

守护模式:假如出现煤气泄漏的危急情况,南亿智能燃气报警器会发出声音警报并联动开启窗户、排气扇进行排烟排气工作,同时自动关闭燃气阀门,避免家人煤气中毒,为家人的生命保驾护航。

 

如果从产品形态来看AI在智能家居的作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智能安防、智能灯光控制、智能电器控制、智能背景音乐、智能视频共享、智能浇灌系统、系统整合控制。安防企业都在思考如果以自身的智能安防产品来拓宽和延伸到智能家居领域。在家用摄像机方面,AI赋能的产品极少,有些企业的产品利用机器学习。与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相似的方式来适应新的信息,可以识别出在你家门廊处是否有狗狗、猫咪,或者是快递包裹。有些可以家用监控会自动分析录制的视频,只显示几分钟或是几张截图就能让用户了解所需的信息,而不是回顾一整天的内容。有些家用监控可以辨识家人与入侵者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引发虚假警报,甚至还能在装修时监控装修工人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违规时,会第一时间通知用户。

 

当然,安防企业在智能家居的新产品大多以代工为主,他们的创新大多数都是围绕楼宇对讲来展开AI应用,新的产品形态和应用深度都匮乏,按道理民用市场是安防行业,也是AI最大规模应用舞台,应该多从用户需求和体验感方面把产品做精、做扎实。雪亮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些定制化的新品也会出现小规模应用,综合来看,2018年依然是AI的舞台。那2019年呢?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