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技能人才支撑,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25年11月20日在南山区科技生态园5栋A座1210召开2026年职业技能公益培训项目课程研讨会。
出席本次课程研讨会的有深圳市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企业代表,以及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执行副会长吕刚、轮值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诗虹、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何月岚、教育培训中心副部长骆宝怡、教育培训中心培训专员王骁晴、周鸿灏和李华月,共计19人参会。参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需求变化、课程体系优化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伊始,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2026年课程开发的八大方向。范丛明会长强调,课程建设需要紧密围绕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与学员职业发展诉求,最终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与学员职业发展诉求,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了系列调研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协会轮值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诗虹分享了往期学员调查结果和热门培训课程清单,通过数据分析深入解读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分布与技能提升需求。基于调研结果,杨诗虹副会长指出2026年课程体系建设将充分参考调研结果,帮助学员突破传统职业技能边界,掌握 AI 与新兴领域融合的前沿技术,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会议上,协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何月岚分享了协会近两年承接市职业技能公益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对标市人社课程体系,为2026年课程开发寻找参考坐标。
座谈交流环节中,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基于前期调研数据,结合各自专业领域,从产业一线应用、技术前沿趋势、人才培养等维度进行分享交流,讨论中观点交汇、思想碰撞,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有效促进了教学实践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与融合。

会议尾声,执行副会长吕刚对本次研讨会作出深刻总结。他强调,课程建设应具备前瞻思维与前沿视野,积极突破传统通识课程的框架,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号召。通过融合本次会议的交流成果,加快构建与行业发展高度契合的新型课程体系,以精准满足学员在就业、副业发展,满足企业招聘与用人的多元化需求,切实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质量对接。

本次课程研讨会为2026年人工智能课程规划提供了宝贵思路与明确方向。人工智能课程面向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协会将与专家学者、前沿企业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AI课程的创新与升级,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有效满足市场对AI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