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标准信息】浅谈!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来源:学习标准化 | 作者:产研君 | 发布时间: 2025-05-08 | 1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自古就有“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的标准化思想,秦始皇因统一度量衡被誉为标准化的鼻祖。但是,人们通常把1901年的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的成立认为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的开始。 

中国标准化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家治理和国家间开展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等交流的重要规则和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党中央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提出新要求,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标准化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更加注重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注重标准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更加注重标准化的全方位开放,更加注重标准化对市场监管的有效支撑。这些清晰地指明了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战略方向,明确了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为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标准化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中国标准化工作现状与作用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活动过程,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标准制定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在社会实践中被实施、被运用。否则,有了再多再好的标准,没有被运用,也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实施标准这一过程,就是标准化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支撑的标准化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满足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标准数量之多、领域之广已涉及到各行各业。但是,由于标准化工作缺乏有力的、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等原因,标准在制定、颁布、使用、修订以及监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标准制修订方面,存在着制修订周期长、标准内容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一些标准陈旧,长期不修订。二是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有的标准在公布实施的时候,其内容已经落后。三是由于标准的种类众多,当标准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还不是十分明确。四是对标准的贯彻执行缺乏有力地监管,存在着已经发布实施的标准流于形式的现象。五是标准制定出来后,标准执行人员普遍缺乏对标准的学习和了解。六是大众标准化意识淡薄,对于执行标准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不够或宣传缺位。七是标准化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没有门槛,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缺乏标准化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八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第一,标准制修订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标准制定部门要充分调研,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合理使用经费,制定科学规范可执行的标准。标准的修订是积累的深化,是新经验取代旧经验,应该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对于国家标准复审的规定要求,及时修订标准,使标准能够及时更新。

第二,明确发展方向要求,平衡各种类型标准。标准化工作要按照“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建立起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更加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建立完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各级标准制定的主管部门要负起责任,对标准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加大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四,加强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要通过多种培训教育方式,促使标准化使用者学习和深入了解标准,不断提高标准化意识,进而从被动地、盲目地、消极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变为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第五,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在各地建立标准宣贯基地,使标准能够被大众熟知能详。   

第六,加大标准化专业工作人员培养力度。要对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包括领域专业知识和领域标准知识培训、政府和企业的标准化政策培训、相关领域国际和国内标准化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分析、统计、实验验证、绩效管理等技术与方法的培训等,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第七,加强国际标准化交流与沟通。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对标准化提出了更高和更广泛的要求,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健全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和参与机制。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中国标准化工作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必将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及全球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准业务相关业务请联系

标准部副部长梁溢维 15767439960

标准化工程师郑美惠 1782072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