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标准信息】权威阐述!评价标准的质量
来源:学习标准化 | 作者:学习标准化 | 发布时间: 2024-11-05 | 52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为何要评价标准的质量

一是对标准消化、验证等工作做得不够。当前我国一些标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标准的质量。第一,采用国际标准时,并没有分析这些内容是否适用于我们的现状。第二,没有认真考证采用的国际标准是否在该领域中居先进或领先的地位。第三,未经过充分验证或测算就将相关技术指标纳入到标准中。第四,将一些尚不成熟的科研成果或没有进行充分验证的试验结果运用到标准中。第五,在一定范围内行之有效的经验教训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就要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等。二是标准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由于对标准制定程序执行不严格,对标准的意见未得到广泛征集,参与审查会的技术委员会委员法定人数达不到法定要求,标准制定中的有关规定未得到落实,这些原因都会严重影响到标准质量。

二、标准质量评价什么

对标准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三个要素。一是标准的适用性。标准的适用性是评价标准质量好坏的首要因素。标准发布实施以后,应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保护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项标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就有可能成为各机构和人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接纳,也有可能被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所引用。二是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我国对标准先进性仍以“国际先进”“国际一流”和“国内先进”来评价。在保证标准先进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标准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标准的实际作用。三是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标准有自身特殊的外部形态,应按照标准的编写规定编写标准。标准编写应符合GB/T1.1的要求,以及按照GB/T1.1细化的不同类别标准的编写规定要求。

三、科学评价标准的质量

一是技术内容紧密围绕标准化需求。起草标准时,应准确把握标准化需求,满足需要遵循的三项原则,即标准化对象原则、文件使用者原则、目的导向原则。对应这三个原则可进行梳理、罗列,并在确定标准化对象/领域、使用者与需求、编制目的的基础上,搭建标准框架,确定标准类别或功能类型,选取确定核心技术要素、其他规范性要素及其条款等。二是技术要素充分反映标准功能类型。编写标准的核心技术要素时,不同类别或功能类型的标准应遵守不同的要求,也就是通过遵守相应的规则,来赋予标准所具有的相应功能。例如产品规范类标准要按六章固定格式编写,设计要求类标准中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验证是必备要素等,以便准确、完整地反映标准的功能类型。三是条款表述准确体现标准信息。条款中各要素在表述时,应遵守标准表述三原则,即一致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易用性原则。也就是,对于类似的标准其结构、文体、形式应保持一致,各标准之间内容应不重复、不存在不必要的差异,各要素的表述清晰明确、易于应用,标准内容易于被引用等。通过满足表述三原则,以保证标准条款清楚、准确、无歧义,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且易于实施应用,从而实现标准化的目的和效益。

综上所述,标准起草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规范完整的工作流程、技能储备充分的起草人员以及全过程受控的管理模式,作为提高标准技术水平、保障编制质量、缩短制定周期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过程、全方位予以重视和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标准的编制目的,保证标准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