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产业要闻】硬核企业聚首深交所 深圳亮出“智造雄心”
来源: | 作者:AI 生 | 发布时间: 2025-04-15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深圳亮出“智造雄心”:20家硬核企业聚首深交所共绘具身智能产业蓝图

4月10日,深交所大厅内上演了一场特殊的"科技路演"——乐聚机器人、优必选等20家具身智能领军企业,与美的、腾讯等产业巨头,以及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深创投等头部资本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图片


这场由科技新锐与产业资本共同谱写的"协奏曲",不仅展现了深圳"制造业+高科技"双轮驱动的战略定力,更释放出耐心资本深度赋能新兴产业的强烈信号。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竞赛进入白热化的关键节点,中国智造军团正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构筑起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无惧关税战,具身智能产业链离不开中国制造


在最受关注的关税问题上,会议期间,多位深圳企业家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国内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在90%以上,因此对等关税政策对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落地的冲击非常有限。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表示,具身智能目前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当前更多的还是在国内的一个自循环体系。另外,产业应用方面,国内的场景也是全球最丰富的,以及人形的供应链都在国内。所以这次贸易关税对等,对国内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影响并不是很大。


冷晓琨还认为,美国具身智能产业将会受到更大影响。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人形企业的核心零部件,都来自国内。而国内机器人国产率已经在90%以上。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赵同阳也向记者表示,众擎有40%市场都在海外,并且公司已经在美国硅谷建了一个团队。但目前来看,公司海外订单完全没有收缩迹象。他还称,由于美国方面觉得中国机器人价格挺实惠的,所以如果美国方面加一倍关税,众擎这边将采取加两倍再卖回给他们的办法。


兆威机电董事、总经理叶曙兵则认为,离开中国供应链的美国是建立不起来具身智能产业的。虽然美国的软件包括模型这一块,走得快一些,但是在硬件这一块,美国还得依靠中国,包括像高精密制造、驱动模组,还有影像、光学相关的电子皮肤和传感器,这些东西交给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生产,都达不到中国制造的精度标准。所以某种程度上,美国离开中国反而建不起来具身智能产业。

政策越来越专精,耐心资本越来越多

对于深圳开年后连发多个产业行动计划,其中包括“AI+”“机器人+”相关的支持政策,企业家们也都纷纷送上好评。


汉阳科技联合创始人、董秘曹莉蒙表示,整个深圳出台的政策越来越专精了,大家已经越来越能体会到,政策在针对企业各个阶段所需给出不同的政策支持。同时,整个政策实施的速度和务实程度也都有非常大改善。从22年到25年,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扶持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赵同阳也表示,深圳区域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心资本。在过去很多资本是不敢往机器人领域投的,因为一投就要等十年八年,而资本的获益周期是比较短,一般是5到7年一个周期。而如今深圳这边出现了耐心资本,包括今天深交所、创业板开始对这个行业比较有耐心,这对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


智平方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彦东可谓是耐心资本的受益者。他在采访中称,深圳区域内多个千亿级基金都对智平方持续加注,包括像达晨、基石、深圳天使母基金、南山战新投等头部基金,都在对公司的发展做一个持续的支撑。


冷晓琨也有同感,他表示,深圳在政策上加紧推动软硬一体化结合,以及此次在深交所举办的产业座谈会,都意味着无论是在资本上还是在政策上,国家对这个行业都将有很大支持,这也将给企业接下来发展带来更大的信心。

资本市场正在加速拥抱新科技

全球资本市场的聚光灯正聚焦中国硬科技赛道。


刚刚从华尔街归来的优必选首席财务官兼董秘张钜,带回了一组震撼感受:在为期一周的路演中,华尔街顶级机构以"车轮战"方式密集约见,午餐会、晚餐会悉数化作资本对接窗口,中国智造引发的价值重估浪潮已席卷全球投资界。"这让我们看到,具身智能企业的估值坐标系正在重构。"张钜直言,期待A股能为前沿科技企业开辟更包容的IPO通道。


这种期待正在照进现实。近期,监管层频频提及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希望各个方面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一起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生态。


3月11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提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


已经成功在A股上市的兆威机电董事、总经理叶曙兵也在采访中呼吁,需要资本的力量去加持产业的发展。目前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起来还需要三年、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面向未来的科研创新在财务数据上,没那么快能够体现投入效果,因此当下产业发展阶段是最需要资金投入的时候。


作为资本机构方代表,前海方舟总经理陈文正也认为,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接力支持。尤其是创业板以往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称在新的阶段、新的领域,“我觉得可以有一些期待。”


内容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石恩泽

编辑:邱悦 刘东博

审读:黄淳 马丹 康婉莹

来源: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