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汇聚了一批深耕工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它们凭借前沿的AI技术与场景化解决方案,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细分赛道突破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周,协会精选10家主营工业领域的会员企业,展现其在不同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实践成果。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4
作为领先的AIoT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力维智联聚焦智能运维和数智转型两大核心领域,是全球动环监控与智能运维产品的领先企业,同时也是国内AI工程化工具链与服务的核心提供商。其核心业务覆盖大型运营商和行业方案商,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获评全国首批5A级人工智能企业,凭借技术硬实力助力工业场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精准预警,推动工业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 。
深圳市山龙智控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15
山龙智控是长期致力于控制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核心产品涵盖数控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视觉软件等。其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家装行业、玉石加工、铝合金等金属加工、缝制行业、激光焊接切割清洗等场景,通过“控制+视觉+软件”一体化技术,帮助传统制造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已服务超500家工业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
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9
自2014年成立以来,博铭维技术从特种机器人解决方案服务商,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已是全球城市管网智慧化治理领域的领军者。其核心产品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可应用于管网特殊空间、水厂及泵站等场景,通过AI视觉与自主导航技术,实现管网检测、故障定位全自动化,累计完成全国超200个城市管网治理项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运维向“无人化、精准化”转型 。
深圳市华成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78
创立于2005年的华成工控,是以研发运动控制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超1000项。业务聚焦运动控制类、驱控一体、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视觉等领域,核心技术涵盖高速高精多轴同步控制、柔性多关节机器人控制等,为工业自动化设备制造商提供智能控制解决方案,已赋能3C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领域超1000条智能产线 。
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126
优艾智合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具身智能技术,为半导体、能源化工、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包含高泛化智能模型及具备感知、移动、操作能力的多形态机器人。其产品可实现工业场景下物料搬运、设备巡检、精密操作等自动化作业,已服务全球超50家头部制造企业,助力生产效率提升25% 。
深圳市大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112
成立于2016年的大寰机器人,是专注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智能抓取系统及机器视觉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电动夹爪、力控驱动器等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医疗设备等工业领域,通过柔性抓取与精准力控技术,解决传统工业抓取“精度低、适配性差”痛点,已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达成长期合作 。
深圳市睿研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291
睿研智控是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在灵巧手领域拥有独家专利的“力位混合智能控制算法”,无需触觉传感器即可实现复杂物体自适应安全抓取,同时创新研发微型伺服电动缸与多场景适配伺服控制器。其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工业机器人提供核心部件支持,推动工业抓取与运动控制技术国产化替代 。
深圳市立德机器人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415
立德机器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机器人分布式驱动控制系统与AI视觉焊接机器人集群产品,融合数字孪生、深度学习算法,建立船舶行业首个覆盖设计、工艺、设备监控的数字资产平台,打造船舶制造首个ACMS管理系统。目前在船舶智造行业机器人人工替换率超80%,订单交付效率显著提升,服务天海防务、比亚迪等龙头企业,落地100+条智能产线 。
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427
法奥机器人是全球率先实现供应链创新的协作机器人企业,全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在深圳设有销售网点。其通过阶梯式产品系列,结合AI、视觉、传感技术,为工业领域提供深度智能系统,覆盖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等场景,降低协作机器人使用门槛,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服务超200家工业客户 。
慧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会员编号:486
慧灵科技是机器人领域领先的轻量型协作机械臂和电动夹爪产品提供商,凭借近10年自主研发积淀,从成本和应用性维度降低中小企业自动化改造门槛。其高效、低成本、模块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工业装配、物料分拣、精密检测等场景,已助力超300家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推动工业自动化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