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2024年联合国和经合组织AI政策出台情况分析
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 | 作者:AI 秘书 | 发布时间: 2025-09-10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联合国和经合组织共出台了6个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决议和报告,涉及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教师和学生能力框架、风险规避等方面。


图表:2024年联合国和经合组织AI政策和报告出台情况-6

序号

区域/范围

政策/报告名称

发布部门

1

联合国

《关于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

联合国通过中国牵头提出的决议案

2

联合国

《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通过美国牵头提出的决议案

3

联合国

2024联合国人工智能活动报告》

国际电信联盟(ITU)与46个联合国机构和团体共同编制

4

联合国

《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5

联合国

《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6

经合组织

《人工智能:未来潜在优势、风险和政策要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数据来源: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研究部


2024年,联合国与经合组织围绕人工智能治理与发展发布多项政策文件,形成多维度的国际规范体系。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获得140余国支持,强调以“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为核心原则,主张通过技术普惠缩小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并明确联合国在全球AI治理中的协调作用。该决议与美国牵头的《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决议》形成互补,后者聚焦AI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要求建立符合人权法的国际标准,同时强调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以推动数字化转型。


在实践层面,国际电信联盟联合46个联合国机构发布的《2024联合国人工智能活动报告》显示,全球AI项目数量显著增长,覆盖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AI在农业精准管理、能源效率提升、医疗资源优化等领域成效突出,但也暴露数据质量参差、算法偏见风险及跨机构协作障碍等问题。例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利用AI监测核设施,而国际劳工组织则研究算法对物流行业的劳动影响,凸显技术应用的双重性。


教育领域成为规范重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与《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构建了系统性能力模型。教师框架涵盖AI伦理、教学法融合等15项能力,分“习得-深化-创造”三层进阶;学生框架则强调批判性思维,要求掌握AI技术原理、系统设计及伦理评估。两框架与OECD《人工智能:未来潜在优势、风险和政策要求》形成呼应,后者警示AI可能加剧网络攻击、隐私侵犯及劳动力市场不平等,提出建立“可解释AI”标准及国际风险共治机制。


当前政策体系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发展导向,通过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二是安全底线,强化伦理审查与监管框架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三是多边协同,联合国系统与经合组织分别发挥规范制定与实证研究优势。然而,政策落地仍面临挑战,如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缺口、跨国数据共享壁垒及技术滥用监管滞后等,需进一步构建“技术-治理-能力”三位一体的国际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