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前AI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听一听真正的专家怎么说。本文整理自Stuart Russell在12月的World Knowledge Forum上的重要演讲。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系统中心创始人,以及被誉为AI领域"圣经"的《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作者,Russell教授对AGI发展的判断值得每一位关注AI未来的人深入思考。
核心观点预览:
巨大经济价值:AGI将创造15万亿美元财富,推动全球GDP暴增10倍
普惠人类: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有中产阶级的生活品质
投资规模:AI领域投资已达5000亿美元,超曼哈顿计划10倍
技术突破:从蛋白质折叠到流体模拟,AI正在重塑科研与医疗领域
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设计确保AI发展造福全人类
谢谢大家,今天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但实际上我想更多地谈谈常识。
让我们回到人工智能的起点——20世纪40年代,虽然官方的诞生日是1956年,但在那之前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人工智能的目标一直是 创造在每个相关维度上都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如今,我们将其称为 AGI(通用人工智能)。
然而,在大部分人工智能历史中,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会怎样?
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那将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稍后我会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这会是最重要的事件,但这个道理其实显而易见。我们人类之所以能主宰世界,是因为我们的智能;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也是智能的产物。那么,如果我们引入一种全新的、更聪明的实体——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物种”——可能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这将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转折点。
谷歌 DeepMind 的 CEO Demis Hassabis 曾这样描述:“我们首先解决人工智能的问题,然后用人工智能解决其他所有问题。”但直到最近,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如果我们已经成功了呢?
大约一年前,我的合著者 Peter Norvig(共同编写了我的教科书)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我们实际上已经实现了 AGI。他将这一成就类比为 1903 年的莱特兄弟飞行器。虽然当时的飞机不舒适,没有如今飞机上的酒吧、香槟和餐后饮品,但它们确实是飞机。从那以后,飞机变得更大、更舒适、更快,但原理早已确立。
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已经处于“莱特兄弟版本”的 AGI 阶段?对此,我深信答案是否定的。当然,我可能错了。因为对于我们现在拥有的人工智能,我们对其工作原理完全没有概念。而莱特兄弟则对他们的飞机如何飞行有着清晰的理解,因为那是他们自己设计并建造的。他们计算了发动机的功率需求、升力、阻力等等,在试飞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把握。
然而,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是由巨大的黑箱组成的,包含了大约一万亿个可调节的元素。我们通过大约一万亿次随机调整,直到系统表现得“看起来像是智能的”。换句话说,这更像是莱特兄弟决定放弃设计飞机,转而尝试“养鸟”。他们通过不断培育更大的鸟,直到培养出一只足够大的鸟来载人。
如果他们把这只巨鸟带到航空管理局(FAA)寻求认证,FAA 的回应可能是:“你的鸟还在吃人,还在把人掉进海里,我们不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也不知道它会做什么,所以我们不能认证它。”目前的人工智能状态大致如此。而我认为,这种“巨鸟”永远无法足够大到载客数百或数千人,也永远无法超音速。我们需要的是在 能力 和 理解 两方面的突破,因为单有能力而没有理解对我们毫无用处。
接下来我想谈谈过去十年间的深度学习时代。深度学习的核心方法是:你从一个巨大的可调参数集合开始,通过调整这些参数,使系统的端到端行为符合预期目标,例如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完成其他任务。
事实上,我认为机器翻译是这项技术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应用。我当时非常兴奋,因为它可以完美地翻译我需要处理的法国税务文件(因为我在法国有一套公寓)。翻译的质量很高,虽然即使翻译成了英文,我仍然看不懂那些税务文件。
另一个重大成功案例是 AlphaFold。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折叠问题曾是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长期难题。之前的方法既缓慢又昂贵,仅适用于某些特定蛋白质。而这种计算方法让生物学家如同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糖果店”,因为他们现在可以预测数百万种蛋白质结构,而不仅仅是几百种。这是对科学的一项巨大贡献。另一项对科学和工程的重要贡献是 机器学习在模拟中的应用。模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通过模拟设计桥梁、飞机,以及流体在船只周围、管道内、甚至人体动脉中的流动。这些模拟非常耗费计算资源,通常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在超级计算机上完成一项血流模拟。但借助机器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些耗时从数周缩短到几秒钟,同时保持相同的准确性。这让我们能够在天气预报、气候建模、工程设计等方面取得更快、更好的进展,许多领域的效率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生成式设计。你可能熟悉 DALL-E、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这些生成图片的系统,例如你可以要求它们生成“英国上议院议员泥地摔跤”的图片(我确实在上议院演讲时让它生成了这样的图片)。虽然生成的结果不完美,比如四位议员只有五条腿,但总体上还是相当不错的。这种生成式设计的实际应用是:我们可以让 AI 系统根据设计需求生成结构,而不是由人类使用 CAD 工具来设计并手动分析结构是否过于脆弱、太重或不够强大。这些生成式设计方法能够创造出美观、优雅、几乎像生物一样的有机设计,通常比人类设计得更好。
最后一个成功案例是 AlphaGo。2017年,AlphaGo 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这一事件标志着所有人认识到人工智能的现实意义。
尽管人工智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我们仍在等待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实现。我在1993年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而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早在1987年就已经在德国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至今日,37年过去了,尽管许多公司承诺可以购买自动驾驶汽车,但它们仍未真正实现。期间发生了多起致命事故,有的汽车甚至驶入了未干的水泥中被卡住。这表明,我们离真正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个令人意外的失败是 算术能力。听起来很荒谬,因为算术似乎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大型语言模型(如 ChatGPT)尽管有数百万的算术例子、算法解释以及操作指南,却仍然无法正确完成算术运算。这表明这些模型并没有真正理解算术的基本概念,而是更像一种查表行为。即使我们将模型的规模扩大10倍,提供10倍的数据,它的算术表现也仅能提高一位小数的准确性。这种特性表明,它并未学习到诸如“进位加法”这一基本算术原理,而是简单地在查找模式。
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 AlphaGo,它也 没有真正学会下围棋。虽然它在2017年击败了人类世界冠军,并且如今其围棋能力已经超越人类顶尖棋手很多倍(AI的围棋评分约为5200,而人类世界冠军为3800),但研究表明它并未正确掌握围棋的基本概念。例如,围棋中一个基本概念是 棋子连成的“组”。然而,我们发现它对某些类型的棋组(特别是圆形棋组)无法识别,甚至会因混淆而做出重大错误决策。我们发现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让围棋程序直接放弃50到100颗棋子,最终输掉比赛。目前,甚至是普通的业余棋手,而非职业棋手,都能够在让 超人级围棋程序 九个子(九段让子)的情况下,十战全胜。这表明,这些程序并非真的“超人级”,它们只是让我们误以为它们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更多的突破,特别是能够让这些系统像人类一样高效学习的技术突破。人类学习几乎任何事情只需要 1到10个例子,而计算机则需要 1到10亿个例子 来学习相同的内容。这种需求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宇宙中根本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训练这些系统达到超人水平。尽管如此,我认为这些突破是可能实现的。许多从事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模型(如具备视觉感知和机器人控制能力的模型)开发的人,根据他们的工程预测,认为通过将这些系统规模扩大 100倍,它们将能超越人类,成为 AGI(通用人工智能)。一些预测甚至认为,这可能在 2027年实现。
如果资金能决定成功的话,他们很可能会成功。当前对 AGI 的投资是 曼哈顿计划(研发核武器项目)的 10倍,是建造 大型强子对撞机(人类建造过的最大、最昂贵的科学仪器)的 100倍。因此,从资金的角度来看,这些投资似乎应当有所回报。
但也可能会发生 技术停滞。即使扩大系统规模100倍:
1.数据不足:宇宙中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文本数据供这些模型训练。
2.能力未达预期:更大的规模未必能带来预期的能力提升,因为这些预测仅仅基于经验观察——即“更大规模等于更好表现”,而没有任何理论基础。
如果这一切不能如愿,可能会出现一次泡沫破裂,规模甚至超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人工智能寒冬”。相比之下,那次寒冬可能只是一场“凉风”。目前,AI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了 5000亿美元,如果进一步扩大规模,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
假设我们在 2027年、2037年或2047年 实现 AGI,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为什么?
如果 AGI 具备真正的通用能力,它将能够完成所有人类能做到的事情,例如创造支持数亿人口的文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规模完成这一切。这意味着,所有地球上的人都能享受与 西方中产阶级 相当的生活质量。这种生活方式的普及将使全球 GDP 增长约 十倍。根据估算,AGI 的 最小现金价值 为 15千万亿美元(即 15 万万亿美元)。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投资金额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有些人担心,如果 AI 为我们完成了所有事情,人类将无事可做。你可能看过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WALL-E),里面的人类完全依赖 AI 系统,生活退化到婴儿般的状态。事实上,片中的成人甚至穿着婴儿服,因为他们已经被 AI 完全“婴儿化”。这种场景让人担忧——如果人类不再需要做任何事情,也就不再需要学习如何做任何事情,这将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类本性?
AI 全面接管一切的未来不仅令人不安,更可能导致人类灭绝。这并不是一个伦理问题,因为很少有人会认为人类灭绝在伦理上是更优的选择。当然,也有少数人可能持不同意见,但我们可以忽略这些观点。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创造出比人类更强大的事物,我们如何能够永远控制这些系统?
在我看来,只有两种选择:
构建证明安全且可控的 AI,这种 AI 必须有绝对的数学保障其安全性;
完全不发展 AI。
目前,我们似乎在走一条第三条路,即完全不安全的黑箱 AI。这种 AI 我们既不了解,也无法控制,却试图让它变得比我们更强大。这种情况与 超级智能的外星 AI 来到地球几乎没有区别。假设这种外星 AI 是某种外星文明为了“我们的利益”而设计的,但我们几乎没有可能控制它。
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艾伦·图灵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机器智能发展到超越人类的程度,我们必须预期机器会接管控制权。
面对这一问题尤其困难,原因在于:
巨额经济诱惑:AGI 技术的潜在收益约为 15千万亿美元,而企业已经筹集了大约 15万亿美元 的资金投入研发。
难以阻止的趋势:无论如何阻止,这一过程都难以停止。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思路,既能够保证 AI 可控,又能证明它是安全的。
与其问“如何永远保持对 AI 系统的控制权”,这种听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问题,我们不如问:是否可以用数学框架重新定义 AI,让无论 AI 系统多么高效地解决问题,人类都能对结果感到满意?在过去十年里,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了解释我们的解决方法,我需要引入一个技术术语:偏好(Preferences)。虽然“偏好”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技术术语(例如,有些人偏爱菠萝披萨而非玛格丽塔披萨),但在决策理论中,它的意义更加广泛。偏好代表的是 你对宇宙所有可能未来的排序。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类比理解这一点:假设我为你制作了两部电影,分别展示了你未来的生活,以及你关心的事物的未来。这两部电影大约各两个小时。你看完电影 A 和电影 B 后,可能会说:“我更喜欢电影 A,因为电影 B 中我被绞成了汉堡肉,这让我很不喜欢。”在这个例子中,偏好不仅仅是两小时的影片,而是 宇宙的整个未来。当然,我们无法确切预测未来,因此实际上我们是在处理一种关于可能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未来的概率分布”。
一个偏好结构就是一个关于宇宙未来的排序,并将不确定性纳入考虑。只需要两个简单的原则:
证明 AI 有益的基础,
要构建一个证明对人类有益的 AI 系统,
机器的唯一目标是促进人类偏好,即进一步实现人类利益。机器必须知道自己并不了解人类的偏好。第二点很明显,因为我们自己都不完全知道自己的偏好,更不用说准确地书写和传达它们。通过这两个原则,我们可以定义一个 AI 系统:它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我们的生活就会越好。事实上,可以证明,与没有这些 AI 系统相比,人类拥有它们的状况会更好。在这种方法中,我们设想 AI 系统将致力于促进人类偏好,并在运行过程中逐步学习这些偏好。然而,这里开始引入一些 伦理问题。
不应问的问题:价值体系的选择?首先,我建议大家不要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把谁的价值体系输入到机器中?” 因为我的建议不是将任何特定的价值体系输入机器。事实上,AI 系统应该拥有至少 80亿个偏好模型,对应地球上每一个人,因为 每个人的偏好都重要。
然而,这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人类真的有明确的偏好吗?
偏好的不确定性:有些人可能无法清晰表达自己喜欢哪个未来,甚至需要生活在那个未来中才能做出判断。
偏好的来源:偏好并非与生俱来。尽管一些基本的生物需求(如避免痛苦或对甜食的偏好)可能天生存在,但成年人的复杂偏好源于文化、教育以及各种影响我们的外部因素。
一个不幸的现实是,许多人以 操控他人偏好 为职业,为了服务于自己的利益。例如,一些人类群体通过压迫其他群体来维持权力,同时教育被压迫者接受这种压迫。这就带来了一个难题:AI 系统是否应该接受这些“自我压迫”的偏好,并进一步助长这种不公平?
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 坚决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这种偏好视为有效偏好。但如果我们拒绝接受人们的偏好,就会陷入另一种困境:一种家长式作风,即“我们知道你应该想要什么,即使你现在说你不想要,我们也会强加于你。”这显然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立场。
AI 系统面临的另一个伦理问题是 偏好的聚合。如果 AI 系统需要做出影响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的决策,它如何在冲突的偏好中找到平衡?毕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哲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种常见的观点是 功利主义,由边沁(Bentham)和穆勒(Mill)等人提出。功利主义主张 平等看待每个人的偏好,并选择能够 最大化总体偏好满足 的决策。尽管功利主义在某些人看来有反平等的倾向,但它为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实用框架。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理论,因为未来 AI 系统将做出影响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的决策,而这些决策的伦理基础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困难的问题。
特别是当 AI 系统比我们更智能时,它们很可能掌控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让我们退化到类似《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婴儿般的状态。
表面上看,这种生活可能很好,因为 AI 满足了我们的所有偏好。但问题在于,人类的偏好中包括自主性。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种 做出不符合自身最佳利益的选择的权利。我组织过多次工作坊,邀请哲学家、AI 研究者、经济学家、科幻作家和未来学家,试图探讨人类与高级 AI 共存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工作坊毫无例外地 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也许不存在一种令人满意的人机共存方式。但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式设计 AI 系统,它们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并做出一个决定:离开。
“谢谢你们创造了我们,但我们无法与你们共存。不是你们的错,是我们的问题。除非遇到真正的紧急情况需要我们的超级智能,否则我们将离开。”如果 AI 系统能够如此回应,我会感到无比欣慰。这意味着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完成了这一任务。
转自AI深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