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产业资讯】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新场景建设
来源: | 作者:AI 生 | 发布时间: 2025-01-10 | 147 次浏览 | 分享到: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以来,全党全国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研究、进行生动实践,取得了很不平凡的发展成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3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要点速览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将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2025年我国消费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宏观政策空间充足,可为实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


▶︎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


▶︎尽快向社会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

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赵辰昕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一方面,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加快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不断推进,探月工程、重型燃气轮机等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在2024年提升到第11位。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持续显现,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增速。   


回顾2024年,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卓有成效的,突出表现为“四个加快”:


一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统筹用好“两重”、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及老旧设备更新,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三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东数西算”工程、产业创新工程,2024年前11个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长。

四是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新场景建设。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501只子基金,带动募资2885.4亿元,支持8946家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取得非常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事实证明,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5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新质生产力发展一定会在2024年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更长足的进步,因此工作中注意把握几个重要方面:第一,更加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地立足战略定位、结合禀赋优势,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路子。比如,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通过发展新型储能、绿电制氢、开发绿氢衍生品等延长产业链条,就是很好的选择。第二,更加坚持融合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比如,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第三,更加坚持深化改革。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比如,优化市场注册、交易机制、计量结算等制度安排,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为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要更加注意防范“一哄而上”,防范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防范盲目发展导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当前,社会各方高度关注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从近期月度数据和高频指标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见效,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后,市场预期有效提振,经济运行明显回升。

一是发展向好势头增强。工业增长加快,2024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10月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较快增长,2024年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1%。企业预期有所改善,2024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连续3个月保持扩张态势。

二是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024年11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8%、7.6%,均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产品增速较快,2024年11月,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9.3%、51.1%。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截至2024年11月末,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13.1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40.5%。   

三是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24年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补齐,“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煤电油气供应保障有力。


袁达分析,2025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既要兼顾需要与可能,也要做好与中长期规划衔接,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增强政策一致性,加快政策传导落地,更快更充分地释放政策效能,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二是推进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制定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四是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五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服务优质供给,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六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继续提振资本市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和数据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尽快公布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具体方案,指导各地及时做好相关支持政策跨年度顺畅衔接和平稳有序过渡,力争取得更大实效。202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坚持自上而下,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两重”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比如,支持长江沿线城市加快建设改造1.3万公里污水管网,推动消除管网空白区1100平方公里,并同步建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支持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以及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近4000万亩,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在安排“2023”年增发国债支持东北建设2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加力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再支持建设2500万亩,推动尽早将东北全域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

2025年,我国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加力推进:

一是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将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

二是加强软硬结合。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抓紧推进规划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三是加快工作进度。在2024年提前下达今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2024年以来,我国“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比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快速增长,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销量明显增加,新能源汽车、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袁达介绍,2025年,我国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一是扩大范围。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二是提升标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加大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三是完善机制。进一步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提高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便利度。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2024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持续提高政策效果。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