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的江沸菠副教授,彭于波博士,湖南工商大学的董莉副教授,英国布鲁内尔伦敦大学的王可之教授,南京大学的杨鲲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的潘存华教授、尤肖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模态信号,包括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等,可以被整合到语义通信中,在语义层面提供低延迟、高质量的沉浸式体验。然而,多模态语义通信面临着数据异构、语义歧义和信号衰落等挑战。AI大模型,尤其是多模态语言模型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由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AI大模型的多模态语义通信(LAM-MSC)框架。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催生了全息通信等智能应用,推动通信系统向语义通信演进。语义通信注重传输内容的「含义」,能实现更智能的通信服务。随着元宇宙等应用发展,传输数据日益呈现多模态特征。传统语义通信系统仅能处理单一模态数据,而多模态语义通信系统能够处理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模态数据,减少了高开销和低效率的问题。图 1 :传统的单模态语义通信系统与多模态语义通信系统。如图 1(a)所示,传统的语义通信系统通常只能处理单一类型的单模态数据。因此,传输多模态数据时,需要使用多个单模态语义通信系统,可能导致显著的高开销和低效率。另一方面,图 1(b)展示了一个多模态语义通信系统,通过采用统一的多模态语义通信模型,可以处理多种模态数据。(1)数据异构:需要处理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格式的数据,且目标任务可能非常复杂,涉及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等。提取语义特征时,还需解决不同模态之间的语义对齐问题。(2)语义歧义:在不同模态之间传输数据时,可能会产生语义错误或误解,同时不同的知识背景可能导致语义理解不一致,进而引发歧义。(3)信号衰落: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衰落和噪声的影响,导致信息丢失或语义变化,从而增加个性化语义重建的复杂性。为解决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AI 大模型的多模态语义通信框架,具体贡献如下:(1)统一的语义表示:采用基于多模态语言模型的多模态对齐技术(MMA),使用可组合扩散模型(CoDi)处理多模态数据。MMA 通过构建共享的多模态空间,促进交叉模态的同步生成。通过将多模态数据统一到文本模态,提升语义一致性和信息传输的效率。(2)个性化语义理解:设计了基于个性化 LLM 的知识库(LKB),利用 GPT-4 模型来理解个人信息。通过个性化提示库对 GPT-4 进行上下文学习,创建本地知识库,提取更多相关的语义信息,从而消除语义歧义。(3)生成式信道估计:提出使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进行信道估计(CGE),估算衰落信道的信道增益。该方法通过专用生成器网络和 leakyReLU 激活函数,捕捉信道增益的非线性特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信道增益预测。LAM-MSC 框架集成了 AI 大模型作为解决方案。具体来说,该框架通过以下五个关键步骤实现多模态语义通信。图 2 :所提出的 LAM-MSC 框架的示意图。对于输入的多模态数据(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利用 MMA 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文本数据,并保持语义对齐。例如,如图 3 所示,原始的传输数据包括一张照片,上面是发送者(假设是 Mike)和接收者(假设是 Jane)在花园里玩耍的场景。然后,原始图像被转换成文本描述:「A boy and a girl in a playful pose. The boy has golden hair and is wearing a brown suit with a red tie. The girl has black hair and is wearing a white dress with a black bow. The background is a garden」。图 3 :所提出的 LAM-MSC 框架的数据流示例:发送者 Mike 向接收者 Jane 发送一张图片,意图传达图片的语义内容为 「Mike and Jane are playing in a garden」。对转换后的文本数据,发送者只传输包含其意图的关键信息,省略冗余信息。整合发送者意图和用户信息,提取个性化语义。如图 3 所示,通过整合发送者的意图、用户信息和兴趣,LKB 提取了个性化语义 「Jane and me in a playful pose. The background is a garden」。这个描述代表了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并表明发送者的关注重点主要是照片中的「两个人」和背景,而不是他们的装扮。
基于 CGE 辅助的语义通信数据传输
语义通信以语义编码器为起点,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元素或属性,旨在将该语义信息尽可能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然后,信道编码器将语义编码数据调制成适用于无线通信的复数输入符号。为了减轻衰落信道的影响,采用 CGE 来获取 CSI,从而将乘法噪声转化为加性噪声。
这种转换降低了信道解码器恢复传输信号的复杂性。接下来,利用信道解码器进行信号解调,同时克服加性噪声的影响。最后,语义解码器执行语义解码,从而获取恢复的语义(例如,「Jane and I are playfully posing. The background is a garden.」)。尽管物理信道的干扰导致恢复语义与原始内容之间存在轻微差异,但总体含义保持了一致性。
基于 LKB 的语义恢复
接收者可能无法直接理解恢复的语义,因为接收到的消息的个性化是针对发送者而不是接收者的,这可能导致语义歧义问题。类似地,根据接收者的个性化提示词和知识库,采用 LKB 将解码的语义转换为接收者的个性化语义。
如图 3 所示,LKB 根据接收者的用户信息(例如,身份)调整恢复的语义。因此,恢复的语义被转化为接收者 Jane 的个性化语义,得到文本「Mike and I are playfully posing. The background is a garden」。
基于 MMA 的模态恢复
与模态转换类似,MMA 用于实现模态恢复,即将文本数据转换回原始的模态数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评估恢复的和原始的模态数据在语义层面上的一致性,而非数据细节的完全重现(例如可以通过角色一致性等技术生成相同角色身份的图片,但是无法保证图片在像素上的一致性)。
如图 3 所示,恢复的图像仅显示「Mike and Jane are playing in a garden」。这是因为发送者的主要意图在于人物和背景的语义方面,而不是关于人物装扮的具体细节。
图 4 在不同信噪比下的多模态语义通信传输准确性。
图 4 的消融实验显示,提高信噪比能提升多模态语义通信的准确性。对比 LAM-MSC 和无 LKB 的 LAM-MSC 可以看出,个性化知识库在提升语义传输准确性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去除 CGE 的 LAM-MSC 表现最差,表明在所提出的语义通信系统中引入 CGE 的重要性。图 5 不同方法的对比结果。
图 5 的对比实验比较了 LAM-MSC 框架与专门用于图像传输的 DeepJSCC-V 方法和音频传输的 Fairseq 方法。
尽管这些方法在准确性上略胜一筹,但 LAM-MSC 在压缩率上表现更好,因为它能将图像和音频转为文本,减少传输数据量。此外,LAM-MSC 能处理多模态数据,而 DeepJSCC-V 和 Fairseq 只能处理单模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