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在2026年4月申报前,快速构建符合"专精特新"要求的标准化体系,确保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维度指标达标,并形成完整的证明材料链。
二、实施流程与步骤
以下为标准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任务、输出成果及时间节点(以周为单位):
阶段 | 时间节点 | 核心任务 | 输出成果 | 责任部门 |
1.诊断与规划 | 2025.10.8-10.20 | 对标《专精特新小巨人评价标准》梳理差距 | 《标准化差距分析报告》 | 总经办、质量部 |
2.体系搭建 | 2025.10.21-11.30 | 成立标准化委员会 | 《标准化委员会成立文件》 | 质量部、技术部 |
3.运行实施 | 2025.12.1-2026.1.31 | 全员标准宣贯培训 | 《培训记录》 | 各事业部、人力资源部 |
4.优化固化 | 2026.2.1-2.29 | 修订不适用标准 | 《标准修订记录》 | 质量部、技术部 |
5.申报准备 | 2026.3.1-3.31 | 编制申报材料(标准化部分) | 《标准化专项报告》 | 申报小组、外聘专家 |
三、关键任务详解
1. 专业化维度(专)
落脚点:主导/参与标准制定、产品标准覆盖率
动作:
10月底前完成产品标准备案(100%覆盖主营产品);
12月底前参与1项团体标准制定(需保留立项、讨论、发布全过程文件)。
2. 精细化维度(精)
落脚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标准化
动作:
11月底前完成ISO9001认证(可加急);
每月发布《过程标准执行报告》(含良品率、工时达标率等数据)。
3. 特色化维度(特)
落脚点:专利转化标准、独有技术固化
动作:
将核心技术参数转化为企业标准(例如《XX工艺特殊控制标准》);
2026年1月底前完成3项特色标准制定。
4. 新颖化维度(新)
落脚点:研发标准化、创新成果标准转化
动作:
建立《研发项目管理标准》(2025年12月底前发布);
2026年2月底前完成2项创新成果标准转化。
四、风险防控与资源保障
五、预期成果
2026年3月底前完成:
1.标准化体系覆盖率≥90%;
2.参与外部标准制定1-2项;
3.形成标准化效益案例3-5个;
4.100%备齐申报要求的标准化证明材料。
六、立即行动清单
1. 10月15日前:召开启动会,成立标准化委员会;
2. 10月20日前:完成差距分析,确定重点攻坚方向;
3. 10月31日前:发布首批核心标准,启动认证申请。
标准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高层推动、全员参与。紧抓剩余6个月时间,按周分解任务,完全可达到申报要求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注:本方案已排除2024年内容,聚焦2025年10月-2026年3月实操路径。
来源:标准化应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