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爆发与乱象并存:从“速成神话”到行业洗牌
2025年AI培训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企业内训需求同比激增217%,智能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成为核心赛道。然而,虚假宣传、课程同质化等问题亦随之涌现。例如,部分机构以“30天转型AI工程师”“年入百万”为噱头售卖高价课程,实际内容却与免费资源高度重合,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相关投诉半年增长45%。李一舟等“AI教父”通过贩卖焦虑收割市场,其199元课程被曝内容浅显,最终遭封禁,折射出行业信任危机。专家指出,初级岗位薪资可能因从业者激增而下滑,行业亟需向高壁垒领域转型。
二、政策规范与垂直应用:从“野蛮生长”到精准赋能
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行业规范化。教育部联合科技企业启动“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计划,首批32个认证实训基地覆盖长三角、大湾区。细分领域应用加速落地,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推出“生态环境AI应用技术培训班”,聚焦污染监测、碳中和路径优化等场景;攸县总工会启动“AI+DeepSeek”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实践+项目制”模式助力产业工人掌握智能数据处理技能。企业端亦积极布局,江苏苏州的“DeepSeek-AI企业级应用实战营”围绕制造业AI战略、私有化部署等设计课程,推动参训者从“技术执行者”向“战略领导者”转型。
三、未来趋势:从“工具操作”到体系化能力构建
行业正从粗放扩张转向深度价值挖掘。2025年AI培训市场预计定制化课程占比超80%,强调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如金融风控、医疗影像分析等。教育模式亦持续创新,清华大学“AI+X”计划、北京大学“AI与区域经济”研修班等,将技术学习与伦理思辨、管理能力结合。专家呼吁,AI教育需超越“工具速成”,构建包含底层逻辑、创新思维及跨学科协作的体系化能力,避免沦为“内容搬运工”培养基地。随着政策监管强化与市场需求分化,AI培训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唯有回归教育本质者方能立足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