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产业要闻】事关人工智能!武汉发布新措施
来源: | 作者:AI 生 | 发布时间: 2025-02-26 | 364 次浏览 | 分享到:

“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2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已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根据该措施,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发挥“场景办”作用,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助力武汉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硬核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应用先导高地。


37168020b94f8d4b3569eb7e7b9a8d8.jpg



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

给予单项最高2000万元支持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博弈焦点。2月18日,《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


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武汉承担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多项国家级战略任务,在国家人工智能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近三年年增速超过30%。


“武汉这次发布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应用赋能,进一步突出用数据、建场景。”该负责人说,“人工智能10条”包括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普惠算力供给、增强模型创新能力等。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按照“人工智能10条”,武汉每年遴选一批性能先进的垂直行业模型,对牵头研发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支持应用场景开放创新,每年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对首次获批国家人工智能领域揭榜优胜单位、卓越级智能工厂、领航级智能工厂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牵头单位100万元奖励。


同时,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算力服务补贴券,对中小企业使用算力服务费用的50%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中试平台,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1000万元资金支持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技术、数据、人才、金融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要素,武汉拿出全方位保障措施。“比如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将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支持,在市重点研发计划中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支持。”


该负责人说,为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效应,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落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将尽快启动项目申报,“实施细则正在公示,上半年将兑现政策。”


数据显示,武汉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000余家,基本实现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全覆盖,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工业质检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形成武汉人工智能技术比较优势。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超20个大模型赋能应用


近年来,武汉围绕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建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6个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超过30个,应用场景超过500项。


“人工智能10条”发布后,具体如何落实,让“好政策”落地为“真红利”?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20个以上行业大模型赋能应用。


他举例说,在工业领域,推动格创东智的章鱼工业大模型服务智能制造,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在教育领域,推动理工数传的BOOKSGPT大模型创造一个个AI编辑、AI画师、数字人“书小二”。在生物医药领域,推动兰丁智能的“思邈”病理诊断大模型30秒揪出癌细胞,成为病理诊断的智囊团。上周我们还在高新区,与武创院一起落地AI蛋白质设计研究所,用AI赋能新药研发。在北斗领域,推动支持“珞珈”遥感大模型,让普通人像“玩微信”一样“玩卫星”。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方面,有关部门正针对楚材系列人形机器人整机团队,制定落地细化方案和支持举措,推动汉产机器人量产应用;聚焦“以整带零”,通过整零协同打造核心部件全产业链,打造高可靠性柔性灵巧手、爆发式电驱动关节、电子皮肤等自主创新成果,还将征集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和推广典型应用。


在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将推动整车升级,推动岚图“端到端”的智驾车型早日量产,推进猛士、东风乘用车等自主品牌与华为、百度等自动驾驶企业合作,力争新车L2以上级别智能驾驶系统装配率达50%以上。推动芯擎科技自动驾驶芯片进入量产阶段,开发舱行泊一体产品。支持黑芝麻智能华山系列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在更多车型搭载与应用。同时,高标准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支持星纪魅族、科大讯飞等企业在车机系统、用户交互、车规级芯片、车联网四大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会上透露,武汉将支持龙头硬件厂商在汉生产AI消费终端,谋划推动智能体一体机、AI手机及AI平板、AI眼镜等关键研发和生产项目在汉落地,加快臻想智慧医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投产,推进AI手术机器人、AI手术室临床验证,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相关产品加速推广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

光谷将建一批公共服务创新平台


光谷曾出台全国首个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目前光谷拥有人工智能企业500多家,涌现出一批优质本土企业。作为打造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核心承载区,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将聚焦AI场景应用,举办创新应用大赛,面向全国征集AI创新应用项目,吸引全国优质项目和团队落地。


同时,重点建设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推动算力、数据、模型、人才、金融等核心要素在园区集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人工智能产业亮点区块,提升人工智能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


该负责人说,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共性服务需求,将建设算力调度、开放性行业大数据训练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大模型评测开放服务、大模型及语料应用服务、测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算力支撑、数据开放、工具支持、大模型评价与试用等服务,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产业落地。在基金保障方面,光谷将推动设立人工智能专项投资基金,聚焦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加大人工智能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资金支持。


数据、算法和算力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高质量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人工智能10条”明确,每年发布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任务专项,对完成专项建设并通过评审的组织机构,给予每个专项最高200万元奖励;对利用数据产品在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上起到关键显著作用,且通过评审的组织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武汉市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将聚焦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科研创新等12个行业领域,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建设不少于20个高质量数据集,打造一批驱动大模型应用、赋能实数融合场景,营造合规高效、开放有序、安全可控的高质量数据集开发利用生态。


会上透露,武汉市今年将加紧制定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授权运营、登记管理等制度,探索数据收益分配机制,建设“汉数通”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平台。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下一代颠覆性智能终端产品,武汉已发布十款人形机器人产品,武汉市科创局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将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现认知跃升、决策跃升、协作跃升。


该负责人说,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项行动,聚焦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重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重点创新主体发挥大模型在认知推理方面的作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汽车智能体等标志性创新产品;支持东湖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人形机器人智能数据采集、模拟训练、检验检测等共性技术服务,打造交互智能应用的实践场景。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李庆)